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在12月1日举办的2016年“回响中国”腾讯网教育年度总评榜中,培德书院国际学校总校长钱志龙发表了题为“国际教育何去何从”的主题演讲。......
    2017-01-03 来源:腾讯
  • 未来教育到底往哪个方向去?大家突然对这个问题都很关注,都很焦急,今年年底很多教育的活动都在关注未来的问题。很有意思。去年没有、前年没有,为什么到今天大家都非常关心未来教育怎么办?其实,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未来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新的教育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美国教育界有个很著名的问题:乔布斯之问。......
    2017-01-03 来源:腾讯
  • 2017老师们不需要被安排,需要“静养” 绍兴县职教中心教师茅卫东曾经在网上发过题为《教师“病”了,需要“静养”》的帖子。他说,一线教师倘苦于应对、应付各种安排,则思维被压抑,心灵被禁锢。本该最具学习能力和反思精神的教师缘何失去了思考力与进取心?为了创名气、出政绩,一些学校在不考虑教师能力、不在意教师感受的前提下发号施令,要求教师去做未必.........
    2017-01-01 来源:互联网
  • 父母和孩子是人生中奇妙的相遇,我们的人生太短了,童年更短,父母和孩子真正在一起的时光不多,所以在孩子的童年,我们更应该和他们如胶似漆。有了亲情的滋润,人生就不会干枯,孩子的童年应该被包围在浓郁的亲情中。只要有机会,父母应该和孩子一同生活和成长。......
    2016-12-29 来源:不详
  • 每个时代的读书场所是不同的,名称也不同,“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但是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场所:家和学校。就是在这两个场所,一辈又一辈的读书人,积聚着中华文明的精气神儿。......
    2016-12-29 来源:教育家
  • ◆ ◆ ◆ ◆“经验 + 反思 = 成长”,这个“成长公式”已经越来越成为教师们的普遍共识。经验,人人都可以有,但如何对已有经验进行分析与反思,成为教师成长的关键。过去,教师们总是太依赖于专家怎么说,领导怎么安排,其实,教师的成长必须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提出问题,通过研究“我”的困惑和疑难,真正为教学实践扫除障碍,.........
    2016-12-29 来源:中国教师报
  • 精彩导读:教育要定出产品的标准,这标准就是:活泼泼的,能改良社会的,能生产的个人。 教育要定出产品的标准,这标准就是:活泼泼的,能改良社会的,能生产的个人。 我们以前听了俾斯麦说,德国的强盛,是小学教育的成功。所以我们也来办小学,以为小学堂办几千个,中国就强了。 后来听说日本的强盛,也从小学教育得来的,所以我.........
    2016-12-28 来源:互联网
  • 我曾经到一所中学调研,校长对我说,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对学生非常负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加中高考,取得很好的成绩,老师们经常加班,帮助学生学习,甚至让他们做到见题不生。什么叫见题不生?就是所有的题型都见到过。坦率地说,校长的动机是良好的,但他的一些做法我认为是非教育的,甚至是反教育的。我想说明的是,目前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必备的品格.........
    2016-12-27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在2016年明远教育论坛上,顾明远与佐藤学进行了主题对话,对终身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及学习共同体构建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2016-12-22 来源:中国教师
  • 国家一纸禁令发出后,不少教师和家长担心:幼儿园不让教“知识”,孩子上一年级跟不上进度。其实,类似的问题美国也曾发生。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美国政府促进幼小衔接政策改变了之前只重科学教育和智力开发的特点,开始更加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社交能力培养。那么,提升幼小衔接质量,我们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教师又该怎么做?......
    2016-12-21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