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17日,由全国目标教学研究联盟、海南省教育学会、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潍坊市教育局高新分局协办的全国第33届目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潍坊瀚声学校举行。多位教育专家、及来自海南、广西、重庆、陕西、河北、山东等省份的700多名校长、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3亿人,专任教师1880.36万人。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决定组织开展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活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全文如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近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陆续上线了“基础教育精品课”“数字化精品课堂”“实验教学精品课”“实验教学说课”“科学公开课”“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等优质资源,满足广大师生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多样化的需求。图片“基础教育精品课”是教育部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的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的活动,目前已举办两届。第二届活动通过教师自主申报、学校推荐、县级初选、省市遴选等程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的精品课进行评审,最终确定了3598节部级精品课,并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
就像新能源车强大的续航能力一样,我们要加速未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关心的问题:到底什么力量才是支撑孩子一生发展的力量,能够支持他走得更远、更长久。如何给孩子提供终生前进力量方面?我简要地汇报一下我的一些思考,伴随孩子一生的五大力量。
关于学习规律的研究,是教育规律研究的起点,并始终是最重要的主线。基于现代科学发展的教育规律研究至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从赫尔巴特威廉•冯特、巴甫洛夫;从霍尔到量化智力测量的比奈、桑代克;从“教育即成长”的杜威到“八年研究”的泰勒;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到今天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未来教育研究……袁振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虽然直至今天,人类对教育规律性的研究还有很多局限,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整体性突破,可以预期,未来几十年关于学习规律的研究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并将引发教
我受到陶行知的影响,立志从事教育,并在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激励下,写下一首自勉的打油诗:八一秋风撩醒思,志立教育造新世。抛却身边半根草,人类优教度此时。转眼间,我在教育路上已经走了40年,中途遇到过很多诱惑:从政、发财、拿奖、出名……庆幸的是,自己经历那么多,却基本没有被各种诱惑耽误,还是按照当初确定的“以教育为职业,以研究为生命,以把教育办得更好”的人生方向慢慢走向职业生涯的尾声。近几年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不少拿到博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教育强国”中的“强”不仅作为形容词存在,表示一国的教育发展水平高,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全球竞争力;同时也作为动词存在,表示教育助力科技进步,助力国家发展。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不同国家的“教育强国”之路既呈现出普遍的规律,又表现出根植于其社会历史背景、经济发展需求及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图景。如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的教育面临越来越多共同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将我国的“教育强国”之路放在全球图景之中,在历史逻辑与现实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已上升为新时代国家战略。周鹏程校长及其团队以“一体化”为关键词,总结了他们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的探索和实践。成果荣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我与周鹏程校长及其团队成员平时接触较多,这里谈一谈对该成果主要价值的一点看法。其一,“三位一体”的素养结构,丰富了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认识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学界认识不一。从智力因素到非智力因素,从个人能力到社会贡献,侧重各不相同。
11
当今青少年的健康确实令人担忧,义务教育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睡眠不足,缺乏锻炼,体力下降。学习负担太重不仅影响到身体,更影响到心理健康。学生承担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对学习失去兴趣、被动学习。这样不但学习效率不高,还容易形成扭曲的心理。把学习作为竞争的手段,把同学作为竞争的对手,缺乏抗挫折能力。有的学生厌学,有的学生因为学习竞争而郁闷甚至跳楼。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把学生从学习的重负当中解放出来。“双减”政策的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辉煌成绩。随着全国全面脱贫,义务教育的巩固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村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善,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教育领域仍然存在着人民的期盼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仍然是今后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教育领域中也充满着众多矛盾,需要我们面对和解决。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他说:“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
信息技术在学校里应用迟后的原因,固然有技术因素,更重要的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外,要培养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必须有教师来引领,是技术不能替代的。顾明远 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奠基人、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学术顾问教育原本是启迪人的智慧的一种活动,青少年儿童通过学习文化、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变得聪明。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于光远就说:“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彰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怎么认识和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党的二十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宣言书、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同时,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内在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正确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需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人民为根本目标,以优先发展为根本方法,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扎根中国大地为根本路径,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根本方式,以高质量教师队伍为根本依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具有主体自觉,为解决世界教育现代化难题提供了“中国经验”,探索出了一条人类教育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其中第四十三章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出了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阐明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和具体要求,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启了新征程。基础教育是为人才培养打基础的,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特点,基础教育办好了,才能建成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需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中国教育学科建设的方法论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作为中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二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关注如何通过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批判和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关注如何继承中国优秀教育传统。三是以研究和解决中国现实教育问题为鹄的,总结提升中国教育的丰富经验;深入教育实际,研究和破解教育发展
“双减”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绘制了明确清晰的路线图,是撬动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生态重构的强力杠杆。距“双减”政策发布已有一周年,“双减”政策落实的成效如何?仍存在哪些新问题、新挑战?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如何进一步强化?
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大学是全日制学校教育的终点,也是开启人生职业发展的起点。大学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后一公里”,对奠定学生思想道德基础,统领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7月7日,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带领调研组来我市调研家校共育工作。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姜其和,省政协常委、民进山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王学爱参加活动。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郝荣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教科院院长邓淇参加调研。上午,调研组召开全市家校共育工作座谈会,听取市教育局、市关工委、市妇联等工作情况介绍,部分中小学校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开展情况汇报,并就家校共育工作进行研讨交流。下午,调
初夏时节,月季飘香。5月21日,烟台市加速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集团化办学现场会在我市双语学校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全面深化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努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世界日新月异,变幻莫测。虽然不同社会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但是偏执和冲
教育评价是树立正确办学导向的指挥棒,也是提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为抓手,系统、整体、协同谋划,为教育评价改革明确了方向,是当下和未来教育评价改革的路标和航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文件,是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纲领”,也是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市的“指南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步入“十四五”,潍坊市教育局将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龙头工程”,列入重大研究课题,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市县校一体化统筹推进、一抓到底,为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发挥好牵引作用。
广州教育均衡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11个区均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其中,集团化办学起了不可或缺的增强作用。 广州教育深入落实五育并举,集团化办学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广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服务集聚的人口,为他们的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集团化办学起到关键支撑作用。集团化办学,推动广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美美与共”。一、每一个区域均衡发展当前,广州全市已成立86个教育集团,市属优质教育集团实现11个区全覆盖,好学校办到了家门口,优质教育资源全辐射。广州的集团化办学于2017年开
“走在前沿,符合方向,先行先试”,“是真正的育人方式的变革!”这是3月26日专家调研团对青岛三十九中项目式教学的一致论断。当天,青岛三十九中迎来了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省教育厅原巡视员张志勇带队的专家调研团,以及齐鲁名校长考察团。图为青岛三十九中校长白刚勋(右一)向专家调研团、齐鲁名校长考察团介绍学生的课题研究成果,张志勇(右一)在青岛三十九中实地考察。调研活动中,张志勇一行先听取了青岛三十九中李元基与刁丽丽两位教师的项目式教学展示课,并开展了实地调研考察。随后的座谈会上
今天,烟台市学校美育工作现场会在莱州召开。会议系统总结了前期全市学校美育工作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学校美育评价、实施美育课程刚性化管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全面分析了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下步工作任务作出部署安排。会议指出,国家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来,学校美育工作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全市教育系统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国家美育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开齐开足开好美育课程,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