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明确指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旨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以学校为核心,区域为基本单位,资源为联结,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有效协同合作的一种工作机制”。该机制由政府、相关职能机构、教育机构、家庭、社区街道以及社会资源单位共同构成“教联体”,针对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01-16 来源:人民教育
  • 德育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立足“两个大局”和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战略背景,新时代的德育工作关系到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家前途命运和个人成长成才等重大问题,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文化,铸牢中华.........
    2025-01-12 来源:教育科学
  • 构建中国自主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现代化需要有教育学知识为理论支撑,并在实践中创造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互验证,构建出中国自主的教育学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
    2025-01-10 来源:光明日报
  • 智能时代,科学教育越发呈现出实践性、情境化和全面化的特征,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中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应帮助所有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应谨慎防范过早的“掐尖”现象......
    2025-01-09 来源:中国教育报
  • 一、AI 时代的新教师角色模型1.做“AI交响乐团”的指挥官AI 辅助下,教师角色最深刻的变化,是我们不再成为所有信息的唯一来源。过去我们认为教师是学习现场的引导者,而非在讲台上的权威。教师应该去支持学生。但现在,这个定义也要重新调整——目前,AI 可以以“数字教材”“课程聊天机器人”“人工智能学习导师”三种形式进入课堂。因此,教师要成为.........
    2025-01-10 来源:新校长传媒
  • 视频时代真的到来了。手机上经常跳出的时间提醒,不仅提醒我每天在手机上的使用时间,还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读书时间越来越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到各种短视频那里去了。更糟糕的是,当我努力从各种视频中抽拔出来,转而投入原先熟悉的书籍的怀抱,突然发现,感觉到了对文字世界的不适应,甚至有了些许不耐烦。与此同时,近期“提笔忘字”的现象愈加频繁,在遭遇各种窘.........
    2025-01-09 来源:文汇报
  • 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今天已经到了不能不提出问题的时候了。当下的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避的冲突。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家长和老师反映孩子厌学、拒学的问题,休学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不少因学业问题患上抑郁症……是时候对教育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思考了。教育是关乎民族未来的事业,一个民族有没有美好的未来,看教育如何发展便能知晓答案。当下.........
    2025-01-07 来源:教育家
  • 对读者最大的真诚就是坚持做读者关心的事情。每年辞旧迎新之际,《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都会盘点一年来课堂改革中的“关键行动”。刚刚过去的一年,无论国家层面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焕新,还是微观层面各地领跑学校展开的具有风向标意义的课改行动,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这一年的识别度。《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发布一年多来,各地涌现了一批教学方式改革.........
    2025-01-05 来源:《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版
  • 二十世纪有好几个学术大师包括肯尼迪(Paul Kennedy)、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等人指出全球社会是一个“教育”与“灾难”的竞赛。一般来说,中国人口庞大,各级政府和学校机构必须要分工,分工的可能结果是现代工厂的流水作业。在教育上,可以大量生产一些有用的人.........
    2024-12-13 来源:新校长传媒
  • 在中国教育这场系统性改革中,唯有每个区域生态的成功,才能汇聚成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成功。个体的力量有限,协同的力量才能持续强大。有没有可能联动起各个区域的优秀经验,相互启发、学习,看见彼此的教育创新与改革,从而让改革之路方向更准,行稳致远?基于此,蒲公英教育智库启动了《区域教育生态年度风向标》项目,遴选了33个区域,尝试搭建一个虚拟的.........
    2024-12-25 来源: 蒲公英教育智库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