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生活是道德的根基,道德是生活的灵魂。生活教育与道德教育犹如硬币的一体两面,须臾不可分离。关于新道德教育,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基本理念:一是回归人本。道德不是统治人的异己力量,而是人生存、发展和幸福生活的内在保障。道德教育是人之为人的必修课,其根本目的是为人的终生幸福奠基,其本质在于锻造人格、美化生命、提升生活质量。这样的道德教育,是人人悦纳.........
    2011-05-28 来源:张志勇博客
  • 中国网教育频道7月21日讯(记者 曾瑞鑫)2017年7月14日-16日,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颁奖典礼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3000位教育人参会。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在闭幕式上做了主题为“不要设立围墙,让学校成为‘教育孤岛’”发言。朱永新教授认为:家校合作面临深.........
    2017-07-22 来源:中国网
  • 学校教育到底是干什么的?现在学生上小学为了上中学,上中学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找工作。在这样一个话语体系里,根本没有培养人的问题,没有为生活做准备、为终身发展做准备的问题。当前我们的教育本身并不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内在联系,教育本身才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也才更有兴趣。......
    2017-07-20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发布了成立70周年以来第三份重要的教育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这份报告提出了新的教育价值定位,即教育是全人类的共同核心利益,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7月7日,《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文版出版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围绕联合国教科文.........
    2017-07-13 来源:中国网教育
  •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为何发展缓慢?“最关键的是要经历一场教育观念的革命”。在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厅长看来,当今基础教育,已被三大教育谬论所“绑架”——“孩子是家庭、学校的工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减负即减轻课业负担”。而面向未来,张志勇也从五个维度给出了基础教育的变革方向,那便是调整学校教育内外关系、课程类型、师生关系...........
    2017-07-12 来源:校长派
  • 我国学生杰出人才比较稀缺,学得很差的人相对也较少。这种传授知识“均值高、标准差小”的现象,与教育中的“大一统”和“一刀切”模式密切相关。教育“一刀切”是把双刃剑:统一的标准使得学生都有机会接受比较扎实的基础教育,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而趋同式教育既造成许多学生负担较重,又十分不利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教育部门目前“一刀切”.........
    2017-07-08 来源:《物理与工程》
  • 当前,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开始从教育机会的普及向提高教育质量转变,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则由规模扩张向教育结构调整转变。内涵发展的本质是什么?提高质量的关键在哪里?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教育价值观的转型和教育结构的调整。......
    2017-07-06 来源:中国教师
  •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顾明远。我们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顾明远认为,教育本身存在许多问题,如屈从于社会的各种压力,教育被扭曲了,被异化了,没有自己的“人格”了,等等,亟需改革创新。根据数十年的研究,顾明远向人们指出了中国教育本身的一些弊端或失误。1.长期以来缺乏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关于.........
    2017-07-02 来源:不详
  • 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呼唤教育家的时代!因为我们的教育正处于一个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急剧变革的时代。我们正处于一个教育家匮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的教育已经被极端功利主义所绑架。这种被极端功利主义所绑架的教育,导致人们对教育本原的一系列认识都是扭曲的。在这种极其贫瘠的教育土壤中,教育家的成长是极其困难的。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都有.........
    2017-06-27 来源:不详
  •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也是“新高考元年”。酝酿4年的新高考改革试点率先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这番“大动作”被认为是40年来最重要、最复杂的一次教育综合改革,因而备受社会瞩目。......
    2017-06-27 来源:解放周末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