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当我们在谈论未来的时候,未来已来,当我们讨论将至的可能性时,将至已至。面对席卷而来的未来浪潮,我们只有以变革的姿态迎接未来,决胜未来。未来似乎很遥远。可是世界变了,现在和未来的界限变得模糊,我们一只脚踩在现在,一只脚已经跨进未来。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到现在才20余年。20多年来,人类从IT(信息)时代进入了DT(数据)时代,又从DT时代进入了.........
    2017-10-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 人们不明究理,往往望文生义地认为,应试教育,就是准备应试的教育,并以此为据,寻找种种为应试教育张目的说辞,什么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等等,不一而足,不但鲜有人出来制止,反而引来众人喝彩。殊不知,应试教育是有原罪的。1977年,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领导下,国家恢复高考制度。高考制度的恢复,对于国家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
    2017-10-15 来源:教育家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近几年来虽然城镇化发展很快,但仍有6亿农民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农村教育能够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进.........
    2017-10-14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儿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但是,我们真正理解他吗?儿童阅读,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但是,我们能够真正有效地行动吗?我曾经说过,童年的长度决定了国家的高度。同理,我们还可以说,儿童阅读的深度决定了民族精神的高度,在这个意义上说,儿童阅读决定着民族未来。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回到儿童,认识儿童,关注儿童阅读。那么我们今天理解的儿童,是怎样的.........
    2017-10-02 来源:中国网
  • 我现在不当教师。如果当教师的话,我想把以下的话告诉自己,策励自己。这无非“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意旨。“以前种种”是过去了,追不回来的了;惭愧是徒然,悔恨也无补于事;愿它过去吧,像一个不愉快的恶梦一样。 一、我如果当小学教师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
    2017-09-29 来源:《教育通讯》
  • 有的父母每天逼着孩子学习,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使他将来能考上好的大学,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过幸福的生活。可是孩子不理解,他需要的是现在生活的幸福。有的老师给学生布置很多的作业,说是“为你好,将来能考上好的学校”。可是学生不领这个情,反而对学习没有兴趣了,厌学了。就算学生在父母、老师强迫下学习进步了,成绩上去了,但身体垮了,性格扭曲了,脾气.........
    2017-09-21 来源:教育思想网
  • 1985年的那场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了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快速发展,到2014年,各级各类教育毛入学率均高于高收入国家或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左右,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30年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
    2017-09-14 来源:张志勇博客
  • 远离了“人”的教育,是丢掉了灵魂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如此,教育就没有了激情,就失掉了兴趣,就远离了生命。 要让教育回归本质,就必须让孩子享受完整的教育。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培育完整的人。而完整的人的教育,有“三根支柱”:人、生活与交往。......
    2017-09-14 来源:不详
  •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始终存在一种错位现象,即课程专家们一直在强调课程改革,认为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而广大一线教师始终强调课堂教学改革,认为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两者形成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两张皮”。多年来我始终认为,没有课程观的教学改革是没有灵魂的改革。究其原因,就是要推动教育价值观的变革。教育的价值选择与确认,是课程建.........
    2017-08-31 来源:中国网
  • 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是人们向上流动的最重要的渠道。但是社会分配不公,就业困难,贫富差距过大,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消除,这是教育出现问题的最主要的根源。要说教育的病理,这是最主要的病理所在。......
    2017-08-29 来源:《就教育论教育能走出教育的困境吗?》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