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张志勇:走向未来学校的十大变革

来源:校长派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17/12/4 9:48:24  加入收藏

导读在2017年第二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简称“校长大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以“走向未来学校的十大变革”为题,在现场做了精彩报告。以下为现场口述整理实录。

每当新技术革命到来的时候,人们都特别关注传统学校是否会消亡。今天,我们之所以要讨论未来学校,是因为人们已经感受到了新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对学校形态、对学校价值追求所产生的巨大的冲击。

在人工智能革命下,未来社会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未来学校已经破壳而出。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正在探索新的学校形态。未来学校不是对今天学校的推倒重来,而是从今天的学校出发、通过逐步变革实现的。

从今天的学校出发,走向未来学校的变革路径是什么?

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在“校长大会”现场做《走向未来学校的十大变革》报告

  一、人本化 新素质教育时代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始终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发端。显然,人们提出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培养人才。党的十九大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建设教育强国,发展素质教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素质教育,必然是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素质教育,中国教育将进入新素质教育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那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无疑是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实质上是教育公平问题,是政府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这种不平衡体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也体现不同教育类型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充分是教育质量问题,是人的发展质量不充分的问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充分、人的个性发展的不充分、人的创造性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充分是矛盾的必然结果。

新时代教育发展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我国教育的功能定位将从工具本位转向以人为本。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进入新素质教育时代的必然逻辑。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把人的发展真正置于学校教育的最高原则。从本质上说,就是要真正实现教育的“去应试化”,完成教育价值观的重建,推动整个教育从“应试本位”走向“人的发展本位”。

科学把握新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有三个重要视角: 

第一,世界各国都在思考面对21世纪的新挑战国民应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养 

第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对新一代中国人的素质要求是什么? 

第三,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总之,必须从这三个角度研究新素质教育时代未来学校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的素质提出新要求看,人的文化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绿色生活素养亟待加强,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必将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强音。 

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讲了几十年。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不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认为,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一个孩子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如何有意义的度过,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我们要改变的是孩子时间使用的性质和结构,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孩子的教育生活,让孩子们的生命状态更活跃、学习更有兴趣、发展更加健康。

正因为如此,我一直呼吁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体育的功能是什么?体育是生命机能的教育,是超越自我的教育,是最好的团队教育,是积极的人格教育。体育和艺术教育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学科本位价值,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必由之路。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李开复先生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找自己最爱、最擅长的事,而不是变成一个背书的工具,因为你背书再背也背不过机器”。这启示我们,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须重新思考人类教育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清华大学著名学者鲁白先生指出,人脑有五个方面的功能:感觉、运动、记忆、情感与情绪、认知。从认知来讲,有两部分——一般认知和高级认知,一般认知是记忆、逻辑思维、分析、概念学习,连动物都有一般认知,机器可以做这一类事情。但是高级认知智能,比如自我意识,包括语言,包括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思考人类社会为什么而活着等问题,这些是机器做不了的。显然,正是机器做不了的那些人类价值构成了学校教育存在的价值基础。

0
0
关键字:走向 未来 学校 变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