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

来源:教育研究 作者: 何克抗 已有0人评论  2016/8/10 7:05:43  加入收藏

  关于创客教育的理解,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之间既有共性也有所不同。其共性是,强调“在创造中学习” 或“基于创造的学习”,认为这是学习者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主张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基于项目的学习,要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使学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在创客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协作、交流与共享深化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特别关注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西方学者心目中的创客教育,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成实体作品的创客人才;而我国学者心目中的创客教育,则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为了能正确地倡导与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应当从如何培养与落实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入手,去努力探索。

  一、创客教育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

  (一)创客教育产生的背景

  关于“创客活动”(Maker Movement),一般认为最早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比特及原子研究中心在2001年发起的Fab 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制作实验室)创新项目。[1]Fab Lab以个人创意、个人设计、个人制作为核心理念,旨在构建以用户为中心,融合设计、制作、装配、调试、分析以及文档管理的全流程创新制作环境。据Fab 基金会统计,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建设了Fab Lab,通过标准化制作工具(激光切割器、数控铣床、嵌入式处理器、CAD/CAM软件、电路板等)与流程分享,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分布式创新制作实验室。

  而“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的兴起,学术界则普遍认为与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创新(Educate to Innovate)”大会上的发言有直接关系。奥巴马在这次大会上呼吁“每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随后,美国白宫立即启动了“创客教育计划”(Maker Education Initiative, MEI),并让《Maker》杂志的创始人德勒•东赫提(Dale Dougherty)领衔负责实施。[2]该计划旨在通过推动创客空间建设以及发展各种创客项目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信心和创造力,让每个青少年都成为创客。在2014年美国白宫创客嘉年华活动(White House Maker Faire)过程中,奥巴马呼吁:“全体国民加入到激发创新和鼓励社区发明的行动中来”[3],从而引导创客教育进一步扩展与深入。

  由于创客活动起源于MIT,所以早期的创客教育主要是在大学展开。到目前为止,全美已有包括MIT、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在内的几百所高校设置了创客空间,开展了创客教育;一直到2013年前后,美国开始有较多的中小学校参与创客运功,探讨在K12教育中如何进行创客教育。

  (二)创客、创客空间和创客活动的内涵

  创客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或“创造者”。近年来,创客专门用于指代利用互联网、3D打印机和各种桌面设备与工具将自身的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勇于创新的一群人。[4]

“创客空间”(Maker Space)是指配备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软硬件工具、材料,便于创客们一起协作以实现他们创意的开放性工作场所。[5]前面提到的Fab Lab,就是国际上最早的一批创客空间。

  “创客活动”也称“创客行动”,最早是由前《连线》杂志主编克理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其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中提出,其具体内涵是指人们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和计算机等相关设备(如3D打印机)、程序及其他技术性资源(如互联网上的开源软件),通过自己动手或与他人合作制造出独创性产品的一种活动。[6]作为国际上最为成功的创客空间之一TechShop的CEO与创立者马克•哈特赤(Mark Hatch),则特别强调“制造实体作品”对创客行动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将创客行动与早期的计算革命以及互联网革命明确区分开来的基本特征与标志[7];而率先提出“创客行动”口号的克理斯•安德森却认为,创客行动有三大特征——使用多种数字桌面工具;遵循共享设计和在线协作的文化规范;使用共同的设计标准以促进分享和产品的快速迭代[8]。

  (三)创客教育的内涵

  关于创客、“创客空间”和“创客活动”的内涵,尽管国内外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但其实际含义和上面所引用的表述大体相同;而关于创客教育内涵的探讨,则要复杂得多,不仅中外学者对创客教育内涵的表述方式有较大差异,而且具体含义也彼此大相径庭。

  国内学者认为,要弄清创客教育的内涵,必须先明确(可以从两种角度理解创客教育):一种是“创客的教育”,旨在解决创客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第二种是“创客式教育”旨在运用创客的理念与方式改造教育。[9]显然,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创客教育应当是指第二种,即“创客式教育”。在此前提下,通过国内外有关文献的调研发现,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关于创客教育内涵的表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可由美国学者马丁尼兹(Sylvia Libow Martinez)和斯塔哲(Gray S.Stager)为代表,我国则可以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等人为代表。

  1. 西方学者马丁尼兹和斯塔哲的表述

  西方学者马丁尼兹和斯塔哲认为,创客教育把“基于创造的学习”或“在创造中学习”(Learning by Making)看作学生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与知识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是主动的知识应用者与创造者;[10]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摒弃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思维方式[11],重新思考如何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利用技术与方法创造产品与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
0
关键字:教育 创新 创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