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李希贵:做教育要有定位与定力

来源:潍坊校长 作者: 李希贵 已有0人评论  2016/10/8 19:58:31  加入收藏

  昨天有人问我:如果把学校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时期,你认为十一学校现在处在什么样的时期。我说十一学校正处在一个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尽管各级领导对我们有很多的鼓励,但是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深入到十一学校的校园里你才会真正的发现,在这个学校里面其实是问题遍地,漏洞百出。我相信大家从我们一天比较原生态的记录片里也能够看到好多问题,这正是我们改进的起点。

  刚刚这个片子大家看到这样一种学校的生态,其实从课程开始切入带来了变化。那么在这样一个有4300个学生的校园里面现在已经有4300张课表,我们通过学生选择200多个学科课程、30多个分科课程、还有70多个考察课程,形成了2062个教学班。学校的教学体系我们按照四个纬度构架:一个是按难度划分的理科课程,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依据的是学生的基础和他未来发展的方向;第二个是按照类型来开设的文科课程和技术体育课程,我们感觉到文科课程很难按照一个学科来分难度,就是因为有些学生有可能写作很弱,但是基础知识特别好,语文怎么分呢?有些学生听力和口语很棒,但是填空很差,我们还是感觉学生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和另外一个方面的知识不一样,所以我们没有按照学科分难度;第三个维度是整合性的综合课程,包括我们把音乐、舞蹈、美术整合起来形成戏剧课等等。再一个就是一对一的特学课程,有的学生要四个月参加国家比赛,他这四个月时间回来怎么办,就是这种一对一的课程。

  我想以数学为例来看理科课程,“数学1”就是人文方向学生学的数学,数学2是工程类和经济类学生学的数学。有些学生未来高考要考文科,大学报的是经济,按说学数学1就可以应对高考了,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这些学生学数学2,为什么?因为仅仅应对了高考没有办法应对未来的大学经济类的学习,那个时候对数学基础的要求变得很高。这是我们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所做的思考。“数学3”是数学、物理、化学方向学生学的数学。

  我们的“体育和健康”有35门体育课,所以体育老师很辛苦,没有这么多的体育老师,我们把课时增加到每星期四课时的时候,每个星期老师要上30多节体育课。他们很累,所以每位老师要两个甚至三个项目的体育课,你上游泳课还要体育舞蹈课。即使这样还不够,我们就从其他学科的老师征集体育老师,他们每个星期开两到三节的体育活动课。我们很多老师体育非常棒,像游泳最棒的是一位地理老师,像乒乓球的冠军是我们的副书记,篮球最棒的是我们的物理老师。他们来上体育课,也解决了每个星期锻炼身体的指标。这样还不够怎么办?我们从校外聘了好多体育老师来上课。

  基础教育最为重要的两件东西:方向和动力

  另外就是很有特色的综合课,我们把音乐、美术、舞蹈合并之后形成了9个戏剧课。我们规定在高中或者初中三年的时间每个学生至少一个学期选戏剧课,其他的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某一个板块的音乐、美术或者舞蹈。所有这些我们到底为了什么,我们开发这么多课程,我们给学生提供这么多的选择,最终到底干什么?爱因斯坦说,当我们把学校学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的是素质。我们12年的基础教育学了这么多的课程,到底要给我们的学生剩下什么?在十一学校我们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有两个东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是方向,一个是动力。一个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和他人生的方向,他必须在大量的选择和尝试的过程当中得到一些体验,在这个过程里面他不断地去排除什么,他不断地发现真正的自己,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他到底到哪里去。他把这样一个路线扎根在他心理的时候,他就有了未来人生的方向。有了这样一个选择之后的方向,他同时也会拥有责任。

  人生是一个硬币,正面是选择的时候,背面肯定有责任。在这个时候,我们特别希望同步给学生解决动力的问题,因为我们中国的孩子大量的表面的一些动力几乎都是外在的:因为要考一个好学校所以好好学习,因为要找一份好工作所以要好好学习。当高考结束上了一个好学校的时候,动力就没有了。当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时候动力又没了,为什么?因为这些动力都是考试的压力和家长的期待,他不是自己发动机带来的动力,所以我们怎么样给他装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发动机?我相信只有他有了方向,有了自己规划的人生,他才真正具有这样的动力、这样的发动机。所以我们整个的教育怎么样把过去他外在的压力转化为他内在的动力,这是我们苦苦在探索的一个教育之路。

  课程改革,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跑道

  这样我们就想到了其中有一个方面的工作叫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我想讲这样几个小题目。第一个,让每一位学生清楚自己的跑道。在传统的学校里,我们没有太多的空间和权利,我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课堂教学改革,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本身,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大多在课堂本身这个小圈子里面打转。如果让一个学生仅仅在课堂里找到一条学习之路,我想他很难找到他人生的跑道。

  一个真正开放的学校,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我们必须在一个更长的课程链上来思考怎么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这个课程链最少要包括从课程目标到课程评价诸多环节。从课程目标来说,总的目标一定和学校的育人目标一致。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每一个课程的目标?我为什么要开设数学5,高考不考?我为什么要开设数据库,高考也不考?我们只有弄清每一个课程的定位是什么,让老师、学生、家长都清楚的时候,我相信他慢慢会思考他自己的人生之路。他选择这个课程的理由是什么,他特别清晰。从课程结构上大家都知道,在座的肯定有很多物理、化学老师,结构不变,性质难变。所以我们要真正实现我们梦想中的育人目标,我们必须动结构,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更包括课程的结构。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