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有人问我:如果把学校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时期,你认为十一学校现在处在什么样的时期。我说十一学校正处在一个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尽管各级领导对我们有很多的鼓励,但是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深入到十一学校的校园里你才会真正的发现,在这个学校里面其实是问题遍地,漏洞百出。我相信大家从我们一天比较原生态的记录片里也能够看到好多问题,这正是我们改进的起点。.........
    2016-10-08 来源:潍坊校长
  • 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母校的热爱、对教师的尊重、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我们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栏目,约请专家撰写学习体会文章,以期为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教育思想提供参考。  ——编者  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并发.........
    2016-10-05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学习、成长与发展中,父母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在好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我们能看到父母教育的影子;在失败的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我们也能看到父母失败的教育的影子。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天下父母,要真正做到懂孩子、会爱孩子,会教育孩子,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第一点: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  家长在教.........
    2016-09-15 来源:张志勇的博客
  • 这场改革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孩子选择权。就是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升学通道。当我们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之后,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是:孩子的差别是很大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的选择是自由的,我们就是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多样化的适合的入学通道。重建高中和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从哪里打通?就选修内容和高.........
    2016-09-07 来源: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 2016中法知名小学校长论坛在法国的成功举办,让我们共同分享了两国教育人的宝贵探索。前沿的教育理念,多彩的教育实践,使两国小学教育改革在我们面前更加形象和立体了。课程改革的多种途径、信息技术的多种应用,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也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发展的1.........
    2016-09-01 来源:中小学管理
  •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拥有美丽的精神家园;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够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密码共同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新教育实验一直把阅读作为最根本、最......
    2016-08-28 来源: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
  •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何况是百年树人的教育!再往远走,还会、还能、还要遇到些什么?毫无疑问,该做、能做、要做的事还很多。教育的这场改革刚刚拉开序幕。也许,更精彩、更艰难、更有意义的改革,还在后头。......
    2016-08-21 来源:教育评论
  • 关于创客教育的理解,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之间既有共性也有所不同。其共性是,强调“在创造中学习” 或“基于创造的学习”,认为这是学习者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主张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基于项目的学习,要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使学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在创客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协作、交流与共享深化对知识的.........
    2016-08-10 来源:教育研究
  • 美国经济学家米凯研究证明,教育水平每提高10%,就会诱导6%-7%的农民迁出农业。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国家要求“推进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这既是我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基础。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社会向.........
    2016-07-23 来源:张志勇思想会客厅
  •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与生长混为一物。而实质上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当时的学校无视儿童天性,他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但这种尊重绝不是放纵。杜威明确地讲:“如果只是放任儿童的兴趣.........
    2016-08-08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