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崭新时代,人工智能正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面貌。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教育十字路口,ChatGPT等前沿技术的出现,无疑加速了教育模式的转型。为了在这个变革时代中找准方向,推动教育创新,引导教师适应新技术,培育学生的未来竞争力,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联合青岛市海尔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举办了主题为“新智能·新学习·新未来——人工智能下.........
    2024-07-19 来源:中国创新教育网
  • 2024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大会于7月16日在青岛海尔学校成功举行。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海尔教育发展基金会携手DLC中国深度学习中心、青岛市教育学会、青岛海尔学校联合举办本次大会。本次活动汇聚了国内外众多教育专家,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挑战与机遇以及如何利用AI进行课程创新和个性化教学等。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崭新时代,人工.........
    2024-07-18 来源:南方都市报
  • 之前,有位朋友跟我建议,学期中间除了期中考试能不能再加一次考试?因为他正在上初一的孩子只有在考试的时候才拥有学习的动力。这又一次给了我很大的刺激。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在用一种“竞争”的方式启动着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一旦失去竞争,他们就丧失了这个动力。而且,这种动力都是外在的动力,而不是内动力。这让我想起了“教育的未来”这个报告提出的:.........
    2024-07-11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 好的教育是什么?好的教育一定是人的教育,就是人自身的教育、人的主体性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某些功能性的教育。一般人理解的教育,就是使人具备某种能力,比如考试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乃至于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能力、领导力等等。我们只是通过教育赋予孩子一种能力,这是我们很多人对教育的理解。但我对教育的理解是:教育让人本身变得更完美、更强大,使人的情感变得.........
    2024-07-10 来源:教师博览
  • 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人民教育》杂志就此专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系教授黎加厚,探讨如何用好数字化教育资源。到现在近两年过去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新趋势?我们再次采访黎教授,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2024-07-09 来源:人民教育
  • 前不久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不久前联合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也提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支持包容和无处不在的学习访问,有助于确保提供公平和包容性的教育机会,促进个性化学习,并提升学习成果。”“人工智能+教育”正.........
    2024-07-07 来源:不详
  • 我们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
    2024-07-01 来源:不详
  •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全社会建设教育强国的共同课题。促进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推动育人机制建设,尤其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协同育人格局形成需要坚持科学教育观念,增强协同育人共识,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担负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三方应各负其责、同向而行、合作互补。......
    2024-07-01 来源:人民教育
  • ChatGPT/GPT给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变革在当前的全球教育环境中,许多国家的教育系统仍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导。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以期培养出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人才。然而,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知识和技能可以被.........
    2024-06-29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公众号
  • 知识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但我们不能太简单地把知识等同于教育,知识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教育应该更多聚焦在学生的思维发展而非知识掌握上,这其中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长期以来,我们对教育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对教育价值的认知是知识获取(从学生角度)和知识传授.........
    2024-06-28 来源:教师博览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