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真理、揭示规律,它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描述功能——告诉人们是什么,揭示事物的真实面貌;二是解释功能——告诉人们为什么,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三是预测功能——告诉人们会怎样,揭示事物变化的未来趋势。要实现这三个功能,必须加强实证研究。......
    2018-11-15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人工智能(AI)时代来临,孩子要学什么、怎么学,才能够迎向不确定的未来世界?答案听来很简单却不容易做,那就是“让孩子的天赋自由”,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未来教育的样貌一定有所不同,透过多元的创新,包括保有孩子的好奇心、探索力,教学时运用科技或营造真实的情境,提供跨领域、生活化的统整学习,注重有效沟通、团.........
    2018-11-10 来源: 中国教育研究
  • 在教师成长共同体内,教师要快速成长,我认为,必须历经“五项修炼”,达到“三重境界”。 第一项修炼是意愿你到底愿不愿意当教师,有这个意愿你才能成长,没有这个意愿怎么成长?因此,要对教师的职业有清楚的认识。教师的职业到底与别的职业有什么不同?所有的职业当然都是对人对事有自己特定的对象,但是唯独教师职业是对生动活泼、正在成长中的儿童。......
    2018-11-10 来源:中国教师报
  • 理想课堂的“六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延展度、练习度。一是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的参与,那么学生的思维很难被激发。我们主张,在一般的课堂上,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1/2。二是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吉尔•哈德斐尔德(Jill Hadfield)在《课堂活力.........
    2018-11-10 来源:不详
  • 我们总听见、看见中国的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孩子们为了考出好成绩废寝忘食。但是,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全世界先进的教育,都已经换了赛场了,而我们却还在旧的跑道上拼命!中国是一个巨无霸,它启动任何的事情都会很费力,很慢。 但是,我们可以慢,必须要先入场。我们的教育,必须离开旧有的跑道,迈入世界公认的教育新赛场。 .........
    2018-10-26 来源:童书妈妈三川玲
  •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在实验中,他们首先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
    2018-10-20 来源:文汇教育
  •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他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并指出了构建体系的具体路径。我理解,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教育体系的指示,应当抓住“融入”“贯穿”和“围绕”三个关键词。一是“融入”。习总书记指出:“要.........
    2018-10-19 来源:中小学管理
  • 余文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民革福建省委副主任委员。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缺的素养。就一门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任何一门学科的目标定位和教学活动都要从素养的高度来进行。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是学校和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一、核心素养.........
    2018-10-10 来源:学林读书
  • 导读:在“世界教育前沿峰会"即将召开前夕,峰会主席程介明先生对学习科学进行了深入全面的阐释,即在「人的活动塑造人脑发展」的基本认识上,归纳出六条原理:学习是人对外部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学习是人对客观世界构建知识的过程;经历是学习的关键;学习与实践是同步而互相渗透的;学习是总体性的;学习是群体性的。学习科学与我们当前教育教学密切相.........
    2018-10-08 来源:《信报》
  • 如今,家长们总是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很紧,总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洪兰教授用脑科学告诉我们,其实学习没有起跑线,大脑终生具有可塑性。我们越是逼迫孩子,就越是难以成就孩子,只有当孩子想学了,才能学得好学得快。大脑的资源是有限的,想要发展大脑,又有哪些好方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作为一名教育家,洪兰也.........
    2018-10-06 来源:第一教育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