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杨东平:减负并非“害了孩子,肥了教辅,误了国家”

来源:教育思想网 作者: 杨东平 已有0人评论  2019/3/4 13:33:42  加入收藏

“如果我们死抱着应试教育不放,不思改革,不敢改革,甚至认为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减负就会误国害民;

那么,我们就只能永远原地踏步,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走上民族的慢性自杀之路!”

“减负”是近段时间大力推行的教育政策之一。但随着政府推行“减负”、治理课外培训机构持续发力,教育界内外的质疑之声不绝,为应试教育辩护的声音也迭出,如:

●“应试教育是一种政治正确”

——江苏某地的教育局长陆建国

●“历史终将为应试教育平反”

——北师大王策三教授撰文

●“减负是‘害了孩子, 肥了教辅, 误了国家’”

——网上某热文

此外,一些国外案例被不断引证,是日本“宽松教育”失败和西方“快乐教育”的“骗局”,成为中国不能减负的“前车之鉴”。

教育的真相与价值在自媒体的操弄中被极大地混淆,制造着家长的焦虑。要为减负和素质教育辩护,首先需要澄清关于西方“快乐教育”和日本“宽松教育”的真相,拨乱反正,以正视听。 

一、欧美国家的“快乐教育”是骗局吗?

关于西方教育最为蛊惑人心的奇谈怪论,就是所谓“快乐教育”是西方国家糊弄底层人民的骗局,所谓“底层快乐教育,中层素质教育,高层应试教育”。

声称底层民众的学校实行低质量的快乐教育,培养劳动者;中产阶级子女的学校实行素质教育,而上层社会子女的精英学校,实行严格的应试教育,刻苦训练,以培养社会的统治者。如按此说,中国的老百姓应当庆幸不已,我们都在享受最高端的教育了!

讨论学业负担和评价教育质量,要有两个基本的区分。

首先,是义务教育还是高中教育。

减负优先关注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生的生存状态。由于高中教育直接面对大学升学,教育竞争最为激烈,各国概莫能外。那些“美国家长狂推娃”的网文,用美国最顶尖私立高中“4小时睡眠,4杯拿铁咖啡,4.0的GPA成绩”,来反证中国的应试教育并不为过,是一种蓄意的误导,以制造焦虑。

即使在美国,非哈佛、耶鲁不上的也是一个很小的群体,(其中华人占相当比例),并不能代表高中学生的基本面貌。许多公办州立大学的水平也很高,对本地居民收费优惠,是他们的首选。

其次,是关于教育分层的问题。

在存在阶层差距的现实中,所有国家都存在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分层与教育分层。教育公共政策的目标,无不是致力于弥合和减少这种差距。

在这方面,而不是制造或助长在学校中阶层的隔离。由于美国多种族和移民社会的特征,学校经费来自房地产税,使得不同社区的学校教育质量差异极大。

许多城市中心以少数族裔学生为主的中小学,巩固率、毕业率很低,校园风气松弛,学业成就不达标。然而,这并非是针对特定人群、具有特定目标的教育模式,只是不合格学校和教育失败。

2002年小布什总统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到奥巴马签署的《让每一个孩子成功法案》,就是要让更多的学校学业成就达标,这个目标至今仍没有实现。

类似地,中国偏僻的西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许多基本不开音体美、不开英语,学业成就不达标的学校;同样,它并不是针对贫困地区的独立的教育模式。

而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教育模式其实是一致的,只不过由于资源和师资的差异,在实现的程度上不同,譬如前者可以开出100门选修课,后者只有30门;前者会组织学生去国外游学后者只是在国内,等等。

事实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无论欧美还是亚洲国家,主流的价值观和教学模式,都是以儿童为中心,重视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重视体育和生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社会适应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等。

这种教育,名之为“快乐教育”并不严谨,极易产生歧义,似乎是只顾玩乐的放任教育;名之为素质教育,则与中国的概念不好区分。为行文方便,在此还是暂且称之为“快乐教育”。

实际上,这是一种自由宽松、自然生长的教育,是一种低竞争、低压力、低管控、低评价的教育。与中国中小学生极长的学习时间、过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排名、激烈的竞争、众多的近视眼和睡眠不足等等,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中小学生近视比率增高

丹麦的教师告诉我们,在幼儿园和小学是没有竞争概念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只是接纳、合作、感恩、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是读20分钟课外书。丹麦的中学校长告诉我们,初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学生在九年级之前没有考试。

0
0
关键字:减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