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面对纷繁复杂的动荡世界,中国的社会是相对比较稳定,而且飞速向前发展的。我们的下一代要面对这样的一个世界,所以老师的责任比我们现在想象的要重得多,因为下一代要比我们强得多。美国最近在“学习科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参加过他们国家科学基金关于学习科学的年会,基金有六个中心,当然其他不受基金资助的研究中心还有很多,光这六个中心大概有1000名研.........
    2018-11-21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 11月15日,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提出,全省基础教育领域要集中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张志勇结合全省基础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行了宣传解读,要求全省基础教育系统全面贯彻“九个坚持”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2018-11-20 来源:山东教育厅
  • 最近教育部印发了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通知以及《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违反取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幼儿园教师违反取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这是规范教师行为的底线,是每个教师必须遵守的规矩。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
    2018-11-19 来源:微言教育
  • 今年是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90大寿之年,也是他从教70周年。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他有近40年担任中国教育学会的领导工作,在推动全国群众性教育学术活动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他一生工作和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浓墨重彩写上一笔。......
    2018-11-16 来源:《教育家》
  • 蔡教授分析了2005年到2013年台湾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成果,以及K-12中小学一贯课程纲要核心素养与各领域连贯体系研究。他认为,“教育阶段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中小学一贯课程中核心素养与学科领域的统整过程,据此有创见地提出了核心素养融入K-12课程垂直连贯与水平统整的架构,为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教学提出了未来设想。......
    2018-11-15 来源: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真理、揭示规律,它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描述功能——告诉人们是什么,揭示事物的真实面貌;二是解释功能——告诉人们为什么,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三是预测功能——告诉人们会怎样,揭示事物变化的未来趋势。要实现这三个功能,必须加强实证研究。......
    2018-11-15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在教师成长共同体内,教师要快速成长,我认为,必须历经“五项修炼”,达到“三重境界”。 第一项修炼是意愿你到底愿不愿意当教师,有这个意愿你才能成长,没有这个意愿怎么成长?因此,要对教师的职业有清楚的认识。教师的职业到底与别的职业有什么不同?所有的职业当然都是对人对事有自己特定的对象,但是唯独教师职业是对生动活泼、正在成长中的儿童。......
    2018-11-10 来源:中国教师报
  • 理想课堂的“六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延展度、练习度。一是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的参与,那么学生的思维很难被激发。我们主张,在一般的课堂上,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1/2。二是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吉尔•哈德斐尔德(Jill Hadfield)在《课堂活力.........
    2018-11-10 来源:不详
  • 我们总听见、看见中国的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孩子们为了考出好成绩废寝忘食。但是,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全世界先进的教育,都已经换了赛场了,而我们却还在旧的跑道上拼命!中国是一个巨无霸,它启动任何的事情都会很费力,很慢。 但是,我们可以慢,必须要先入场。我们的教育,必须离开旧有的跑道,迈入世界公认的教育新赛场。 .........
    2018-10-26 来源:童书妈妈三川玲
  •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他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并指出了构建体系的具体路径。我理解,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教育体系的指示,应当抓住“融入”“贯穿”和“围绕”三个关键词。一是“融入”。习总书记指出:“要.........
    2018-10-19 来源:中小学管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