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杨念鲁:为真而教

来源:未来教育家 作者: 杨念鲁 已有0人评论  2019/1/6 9:35:01  加入收藏

杨念鲁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做人之根本乃知行合一。就是说人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可是,如今在我们身边却充斥着各种虚伪或不诚信的现象。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顽疾。究其根源,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这里说的“教育”当然也包括家庭教育。也许,大多数老师并不认同这种说法,觉得我们并没有教学生不诚信,更不会教他们做虚伪的人。殊不知,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教给了孩子虚伪和不诚实。在标准化的教育模式下,我们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每一个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不允许表达不同的想法。如此,孩子们怎能学会质疑和反思呢?他们像“记忆机器”一般记下那些“书本知识”和“应试技巧”,以便应对那些没完没了的、足以决定命运的各种考试。他们无法用真心去感受事物,必定不能用真情去表达思想。教育,变成了一块功利的“敲门砖”。无论孩子们是否相信、理解、认同,都不得不按标准作答,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虚伪和不诚信吗?

前些日子,我和几位专家去某省一所知名小学参观,校领导为了全面展示近年来的办学成绩,也为了体现该校“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让一位五年级的学生手持扩音器,拿腔拿调、声情并茂地说道:“我们的学校已经形成了中西合璧、一体两翼、师生共生的办学格局。”我很想问问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儿:什么叫“中西合璧”?什么叫“一体两翼”?什么叫“办学格局”?假若我真这样问他,那将会出现十分尴尬的场景。因为这个小学生未必真懂这些生僻的词语。孩子没错,错在学校,错在老师。我们有理由担心,这个天真的男孩儿由此可能学会了不懂装懂和装腔作势。这难道不是虚伪和不诚信吗?我家小区旁边有一所在北京声誉不错的幼儿园,每天孩子们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齐声高喊着各种空洞的口号。学前的孩子不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但却扯着嗓门儿高声喊。听着他们稚嫩、整齐的声音,我心里充满了担忧:这就是我们的启蒙教育吗?

莫言说:“因为虚伪,我们口是心非;因为虚伪,我们亦人亦鬼;因为虚伪,我们明明爱美人,却把美人说成是洪水猛兽。更为可怕的是,长期的虚伪,形成了习惯,使我们把虚伪当成了诚实。我们明明满口谎言,却并不因为说谎而产生一点羞赧之心。

很久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始终无法摆脱“应试”的束缚。单纯追求考试分数、追求升学率、追求各种竞赛名次,这些几乎成为评判一所学校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分数就是一切”的教育,不允许孩子们异想天开,更不允许他们质疑。孩子们在这种统一化的训练中逐渐失去了自我,也丢掉了作为人最可贵的品质——质朴和真实。久而久之,掩饰自己,迎合别人,讨好老师,文过饰非,甚至为了某种“利益”说谎、作弊。凡此种种,我们怎么期盼他们长大以后实事求是、以诚待人?更可怕的是,所有这些反教育的现象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成为了老师和学生的习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异化”了。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社会上会存在那么多假货、谎言、虚伪和狡诈。我并不反对考试,也不否认分数在诊断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中的作用,我担忧的是——这种极端功利化的教育会导致教育的“失真”。很多学校渐渐丢掉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孩子做真人、求真理。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身在其中,却浑然不觉,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着各种“虚假的教育”。

教育作为一项育人的活动,应当把“真”作为核心价值取向。所谓“真”,就是要教会孩子遵守规则,大胆求知;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坚持正确的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本分做人,踏实做事,不追求虚荣,不矫揉造作,不推诿塞责;直面人生,以诚待人,不尚空谈,言而有信,知行统一。这种以“真”为核心价值的教育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境界。唯有真性情、讲真话、做真人、求真理的人,才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教育改革,千改万改,遵循育人规律、端正办学思想才是根本。因此,我们应该在中小学大力提倡“为真而教”。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