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读那些永恒的书,做一个纯粹的人。 有的人生活在时间中,与古今哲人贤士相晤谈。有的人生活在空间中,与周围邻人俗士相往还。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
    2016-08-08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   我一直认为,在建设书香社会的过程中,有三个人群特别重要。一是学生家长,二是领导干部,三是学校教师。  家长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家庭是真正的人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首任教师,亲子共读是点燃孩子阅读热情最有效的方法。领导干部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领导干部的视野与胸怀直接影响到全社会所有工作的推进,自然与阅读工作直接相关。同时,领导干.........
    2016-08-06 来源:中国老师报
  •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是自由自觉的类的存在物。异化劳动把人的活动贬低为手段,从而也将人本身异化。马克思的这段光辉论述不仅适用于分析人类的经济活动,同样适用于分析任何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在教育领域中,如果人——具体地说就是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自由自觉的类本性得不到尊重和实现,那么同样会发生人的异化与教育的异化问.........
    2016-07-30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课程建设是学校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是因为课程建设蕴含着一所学校办学的文化和特色,承载着学生发展的视野与境界,体现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如何让学校的课程能够担当上述功能与使命,这既是课程设计者的责任也是其智慧的呈现。当学生高高飞翔去追逐梦想的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一片蔚蓝的天空。学校的课程建设就是坚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努力为学.........
    2016-07-30 来源:未来教育家
  • “现在的学生都不肯下功夫去较真,所谓浮躁,是大家的心浮躁。”7月8日,在江苏扬州举办的第六届江苏书展上,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谈及现在大学生的快餐式阅读,如是说。  怎么办?格非对大学生提出的第一个建议是,读书要“博”。  格非说,与自己年轻时相比,当下社会不存在无书可读的问题。著名作家马原曾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
    2016-07-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读那些经典的、人类熟悉的甚至很多人因为追求时髦而不屑一读的文字吧。这些文字使我们对生命、审美、真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更直接的感觉。我认为我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和拥抱了世上一流的书。......
    2016-07-15 来源:王强
  • 当前,我国许多中小学教师会对成绩薄弱学生“开小灶”进行一对一专门辅导,其实这在美国中小学也很常见。为此,美国一些知名学校改进项目还专门规定有关“一对一辅导”的规则与注意事项,“为了所有学生的成功”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学校改进项目在一对一阅读辅导上进行了详细说明与指导,了解该项目能够对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一对一辅导实践提供借鉴与帮助。  .........
    2016-07-09 来源:中国老师报
  • 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The Open Syllabus Project)收集了各大学过去15年以来超过100万项课程和图书阅读信息,公布了美国大学学生的阅读书目数据,而中国的各大高校也公布了2015年关于图书借阅情况。   阅读榜一放出,就有机智的筒子们就对了中美名校阅读榜单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差别很大。  美 国 高 校   ★.........
    2016-07-09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 为保持研究所浓厚的研究氛围和持久的发展活力,特制定本制度。  1.进入自愿、退出自由(连续两次不参加视为放弃)。  2.校长要亲自领导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亲自分享,不得代替。  3.立足自己的实际,建设自己的学校课程体系,保持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针对性、独立性和适切性。......
    2016-05-12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 为有效保持课程建设研究所与各学校与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更好地凝聚和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促进各学校的共同发展,经课程建设研究所研究,决定建立课程建设联络员制度。  1.每个学校选一名骨干教师主管本校联络员工作,每天定时看群,重要事项及时报告校长。  2.联络员负责随时留意课程研究所活动动态,及时提醒本学校参与人员及时参与线上线下研讨活动。  .........
    2016-06-25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