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思维碰撞课堂研究所 >> 浏览文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本土方案“

来源: 强光峰 一线教学之声 作者: 强光峰 崔成林 已有0人评论  2021/7/30 16:50:03  加入收藏

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如何让深度学习理念有一个“本土化解读”?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经过系统研究、先期实验、成果孵化,在“思维碰撞”课堂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的基础上,在全国各地近100所中小学进行了推广普及,让这些学校走上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之路”,收获了累累硕果,被誉为深度学习的“中国方案”。

本文旨在对深度学习10个问题进行“本土化解读”,并提炼了学校推广的“基本流程”,建构了基于教学设计规律的常态化递进升级策略和实践路径。

一、本土解读:深度学习10个核心问题的问答

1)什么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运用高认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一种学习方式,主张以高阶学习驱动低阶学习,如策略性背诵而不是死记硬背。深度学习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深度学习是对一切优秀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2)为什么提倡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实现核心素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路径。核心素养和深度学习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核心素养是教育的最高目标,而深度学习则是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深度学习遵循《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的古训,致力于解决“碎片化”“浅表化”“低效性”课堂问题,实现课堂生命活力和教学质量的双赢。

3)深度学习课堂有什么特征?

“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深度,面向问题解决”是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按照韦伯知识深度分类标准:记忆与再现、技能与概念、问题解决与应用、思维迁移与创新,前两类为低阶学习目标,后两类为高阶学习目标,不仅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也可引发教师自觉挖掘高阶目标的愿望,大大利于课堂品质的提升。

4)深度学习课堂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深度学习课堂的以“主问题下(问题串)的递进性活动建构”为特点,解决日常课堂“平铺直叙”“照本宣科”问题;以“多维互动、交互反馈”为对话策略,提高课堂生命活力和思维深度;以“大道至简”的操作技巧和简明清晰的教学过程,实现“让课堂发生深度学习”的基本理念。

5)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成绩的窍门在哪里?

深度学习有两个关键词:高阶思维、思维进阶。掌握学习创始人布鲁姆认为,“优秀教学质量”的取得依赖于高认知学习和高思维参与,这与深度学习理念完全吻合。深度学习的课堂倡导“产出导向、交互反馈”,这是目标教学“目标导向、矫正反馈”的时代发展,目的就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深度学习课堂特别重视“旧知到新知、新知到未知”的两次思维迁移,引导学生思维提升到迁移创新层面,从而大大有利于学生智能开发。

6)深度学习课堂操作是否比较复杂?

深度学习课堂建构被称为“最简约的改课”,强调在学生课堂应答后的“理答(反馈)”上着力,以此引发“多维对话、交互反馈”和“深度思考、思维碰撞”。这一策略即著名的“课堂等待时间2(见《优质提问教学法》)”。反馈被称为“学习的生命线”和“冠军的早餐”,提高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改进方法是反馈,改进教育的最简单的处方必须是“智慧反馈”,这是教育理论界的公认。

7)深度学习有没有可操作的教学流程?

深度学习不提倡在流程、模式上“炒作”,它创造性发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典教学精华,遵循了思维性教学原理:动机激发、认知冲突、社会建构、应用迁移,引领学生实现知识结构化,让学生在搜集、探究、展示、反馈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启迪思维、提升智慧,并通过获得“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

8)深度学习课堂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

深度学习活动“主题/项目单元整体设计”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深度学习强调逆向设计,以清晰地学习目标为起点,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指向促进目标的达成。逆向教学设计大体分为三步: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如何证明实现了预期目标——围绕目标安排各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把评价设计提到教学活动设计的前面,使评价嵌入教学过程,成为诊断和驱动教学的工具,保障高质量学习的实现,走出了“改课影响成绩”的思维误区。

9)基于深度学习的主题/项目单元整体设计有何好处?

单元整体视角的“单元教学”具有“大主题”统领、“系统化”分析、“整体性”编排、“结构化”关联的内涵特征,而课时孤立视角的“课时教学”,以知识点为载体,以课时为单位,零散、浅表、呆板、高耗,遮蔽了知识、思维和素养的生长。

10)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如何操作?

课时设计是针对单元整体设计的具体化、序列化的纵向性的分解,特点即教学评一体化。与传统的教案铺陈知识、铺设流程及当前的导学案习题为主、侧重应试不同,基于评价的深度学习设计,需要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或任务)”,然后围绕“问题解决(或任务完成)”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路径即活动设计,再根据问题解决质量要求和活动效果标准进行评价设计。优质问题、主题活动、嵌入评价”对应了“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问题,支撑学生在课堂发生真实学习。

二、四个阶段:引领学校建构“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

课堂建构是一个体系工程,除培训、管理、评价等跟进外,从学术上讲需要“备课、上课、评课”三课联动,循序渐进,方得正果。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一)备课:

骨干先行,以点带面。学术团队(学科优秀教师),按照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要求,从模仿开始,掌握技巧,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二)上课:

从改变教师课堂“口头禅”开始

1.删除“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无效“口头禅”

2.强力推行新三句“口头禅”

A面对个体学生:怎么做的(过程与方法)?为什么这样做(验证与循证)?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发散与创新)?

B面对学习小组:不同的观点和理由有哪些(引导与组织)?协商后的结论或疑惑是什么(呈现与探寻)?与你们原来的思考相比有哪些异同(串联与发现)?

C面对全班学生:这位同学(或小组)的观点你们同意吗(比较对话)?谁有补充或纠正(拓展与矫正)?应注意哪些问题(归纳与反思)?

(三)听评课:

多听少评,发现问题,寻找符合深度学习理念的做法和闪光点。

第二阶段:(推进阶段)

(一)备课:

全员培训和学科培训,按照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样式,以前期实验教师为火种,全员参与,改变备课(初步阶段形似即可)。

(二)上课:

1.从教师课堂新“口头禅”开始,培训学生如何发言?如要求:一语中的;给出论据、论证;合理性;独创性,即不是对课本知识或同学答案的简单重复等。

2.聚焦“交互反馈”(等待时间2),初步形成课堂“百家争鸣”即多维对话场景。(课堂要求:第一.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冲突性的问题;第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第三.引导学生寻因问据和刨根求源;第四.确保探究和研讨的时间)

3.研究如何导课(以情境下大问题先行组织,制造悬疑,激发动机),如何归结(环节归纳总结和运用知识结构化策略进行课堂小结)。

(三)听评课:

开始拿起“课例研究”这一武器,推进深度学习策略的实施,汇集经验,发现问题,寻求解决。

第三阶段:(达标阶段)

(一)备课:严格按照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基本要求检查教师备课,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学习目标设计、目标评估设计、优质问题设计、进阶活动设计、嵌入评价设计、作业与测试设计专项研究。

(二)上课:聚焦课堂“新知探究、迁移运用”阶段,遵循问题解决流程“问题提出——组织学习——成果呈现——交互反馈——整合提升”,强调优质情境问题、思维进阶活动和评价反馈功能,聚焦核心思维产品诞生,逐步贯彻深度学习理念,塑造和优化各校课堂模型。(途径:通过公开课、达标课等一系列课堂展示进行教研)

(三)听评课:升级“课例研究”,开始运用下列语言“循证医课”:怎么做的(观课)?为什么这样做(循证)?这些做法合适吗(诊断)?应该怎么做更合适(医课)?由授课教师成为研究者,变听课教师成为研究者(以教研建构内涵学校,培育教师职业幸福感)

第四阶段:(品质阶段)

(一)备课: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全员达标,优秀教师通过专题研究成为学习设计师,能够指导校内外老师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能够在不同论坛汇报本校研究成果。

(二)上课:学校课堂模型特色明显,学校能够全员展示、全程开放。课堂追求:强调“大情境、主产品……”。目标定位:指向高层次目标(高阶思维成果);教学设计:采用逆向教学设计(评价先于教学);知识内容:学科大概念、结构化知识(新旧融合);过程策略:主问题下的递进性活动建构(新知建构);互动参与:交互反馈式多维对话(生命活力);教学评价: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评伴全程)。

(三)听评课:“循证医课”式课例研究成为常规并富有内涵,能够通过课堂观察展示科学分析课堂教学行为,能够撰写或发表教学案例分析的优秀教师比率逐年上升。

案例:泰安市岳峰小学“登峰课堂”思维导图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培训部负责人、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特级教师强光峰;山东创新教研研究院秘书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崔成林

0
0
关键字:
上一篇: 深度学习的大单元目标设计与评价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