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曾经有很多朋友、同事在不断地追问我:“在你克服障碍、走过坎坷、一路走下来的时候,你为什么能够始终慢慢接近理想、慢慢接近坦途、慢慢能够向着正道越来越近,这是为什么?”这些追问使我不得不思考。在有关专家和同事的帮助下,我感觉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我坚守了“三把尺子”。一、为了目标还是方式。二、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学校。三、为了学习还是为.........
    2017-11-07 来源:教师博览
  •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职业:一半或消亡,一半必发展   导 读:只要是人,就需要教育,就需要有教师的精心指点、正确引领。由此可见,教师职业永远不会消亡,但也肯定不会是今天的模样。    对于一些习惯于应试教育、满堂灌的教师而言,在人工智能时代或许真要下岗了。但如果我们据此说教师职业将会消亡,则属于过度悲观。教师为人类生存发展而生,有人必有人伦.........
    2017-10-31 来源:中国教师报
  • 内阁府专家意见委员会今年一月份发布了一份报告,总结了日本经济和社会在2030年的总体目标。其中教育方面,主要课题就是减轻教育经费负担,改革英语教育为交流目标为主,并在小中高中根据学生学习熟练程度等提供差异化教育。这篇文章就要来讲讲其中的重头戏—日本的差异化、个性化教育改革,而这个教育理念在日本又离不开一个核心词“开放式学校教育”,本文将梳.........
    2017-10-22 来源:LIFE教育创新
  •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强则国家强习总书记语录:学习语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文/顾明远教育决定着人类未来“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
    2017-10-20 来源:校长派
  • 最近,我在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瑞典7至20岁的学生中,60%以上都是1至2个俱乐部的成员。政府规定青少年只要5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达一小时,每人可获得17克朗补助。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年到深圳中学、今年上半年到北京十一学校参观考察时看到的情境:学校社团活动的海报、招聘社员的海报,充斥着校园的每个角落,你走到哪里似乎都无法躲避这些海报。我从内心地.........
    2011-08-12 来源:张志勇博客
  • 导读:网络上一直有着中小学课业重的呼声,有人认为是教材难度大,也有人认为是中小学课外作业多,更有家长直呼对现在小学大量的重复做题感到痛苦不已……中小学课业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通过教材的编写来改善这种现状?对此,袁振国教授有话说。袁振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教授,曾任教育部师范司、社科司副司长,中国教科院院长等职,兼任国家督学、中.........
    2017-10-17 来源:当代教育家
  • 芬兰很小,550万人口,仅是上海的四分之一;芬兰又很大,大到能把教育做到世界顶尖。这个北欧小国到底做了什么,能让自己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让我们把聚光灯打到芬兰教育的理念、体系和师资,一探究竟。......
    2017-10-16 来源:芬兰吧
  • 原来一直以为只有中国教育是“填鸭式”和“压抑的”。但是如果把“中国教育”放到“东亚教育”的语境下,其特殊性反倒成了普遍性。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于2015年1月在东京的驻日外国记者协会举行记者会,批评了日本的专利制度和整个东亚教育体系。他认为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中村修二他是一个非典型的日本科.........
    2017-10-14 来源:价值中国
  • 作为主动学习理念的推崇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教授卡尔•维曼认为学生主动学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遇到与他们正在研究的现象相关的挑战或问题。学生不仅要听课,而且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探索技能的学科模式。无论是面对两三百名学生的大型课堂,还是教授只有数十名学生的班级小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应该是积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实践.........
    2017-10-13 来源: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
  • 在“互联网+”、云技术等的支撑下,大数据以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自媒体教学等多种形态冲击和变革教学活动。对于被赋予独特社会职能的教学活动,大数据实质上从哪些方面变革教学活动、在何种条件下变革教学活动、以什么方式变革教学活动等,就是提高大数据变革教学活动有效性所必须审视的问题。大数据诱发的教学深度变革自从17世纪夸美纽斯确立班级授课制以来.........
    2017-10-12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