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李希贵:当你为了学生,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来源:教师博览 作者: 李希贵 已有0人评论  2017/11/7 20:25:25  加入收藏

  曾经有很多朋友、同事在不断地追问我:“在你克服障碍、走过坎坷、一路走下来的时候,你为什么能够始终慢慢接近理想、慢慢接近坦途、慢慢能够向着正道越来越近,这是为什么?”这些追问使我不得不思考。

  在有关专家和同事的帮助下,我感觉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我坚守了“三把尺子”。

一、为了目标还是方式。

二、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学校。

三、为了学习还是为了学科。

第一把尺子:目标还是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把方式当目标。

例一:老师搞活动,不能费尽心机想方式却丢了目标 

十一学校每年夏天有一个分年级的泼水节。因为只有分年级,老师、学生互相认识,泼起来才有味道。但是,我们不仅仅把它当作好玩的活动,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是老师泼学生一把,学生泼老师两把,让老师、学生构建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个学校里,师生关系平等了,才能暴露出真实的学生,才能发现教育的起点。平等的校园氛围,要靠一个个活动来实现。

但是,有些年级一开始的时候,把最重要的目标丢了,只是在方式上费尽心机。

很多时候,特别需要参加的教师往往不参加:老教师不好意思参加、女老师怕把衣服弄脏不愿意参加;参加的青年教师恰恰不参加也没关系:因为他们天生就跟学生的关系很平等。

所以,当时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加了竹竿舞,虽然也非常好,但是没有瞄准目标。如果竹竿舞有老师给学生翻竹竿,甚至有老师跳一跳,会更加贴近目标。

例二:校长和学生共进午餐的活动目的,并非教育

我们学校有一个每天中午校领导和学生共进午餐的活动,十年了,我们一直坚持下来了。为什么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正确处理了方式和目标的关系。

共进午餐这个活动,我们有几个原则: 

一、尊重学生所有的想法,不过多地去评判。

二、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要使学生感到这个活动确实非常有意思,校长非常幽默、平易近人,还送一本书,甚至还加微信。 

这个地方,好像没有多少教育在里面。为什么?因为这个地方的目标不是教育。这个地方最重要的目标是为教育打好基础,是为以后的教育提供可能。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