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关于教育,习主席这5年都说了啥?顾明远、张志勇、田慧生的“学习语录”

来源:校长派 作者: 顾明远 张志勇 朱永新 田慧生 已有0人评论  2017/10/20 11:28:43  加入收藏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

一、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强则国家强

习总书记语录:

2013年9月25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与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致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周年纪念活动的贺词

学习语录:

“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文/顾明远

教育决定着人类未来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习近平总书记

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坚持和平,还是战胜贫困、改善环境,都要依靠教育培养有远大志向、能为人类造福的人才。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

——习近平总书记

因此,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普及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品质人才。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民生的需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此,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扩大投入。

(作者顾明远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资深教授。)

二、立德树人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习总书记语录:

2013年10月1日

希望学校继承光荣传统,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承担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师生的回信

学习语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文/张志勇

立德树人是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

教育具有为人生奠基的重大意义,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综合利益诉求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只有有利于满足人的学习需求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即“成学之教”。不断扩大优质教育机会,不断开拓人民接受教育机会的新途径,仍然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不过,满足人的学习机会的需求,绝不等同于人人都能上重点大学,而是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机会。

二是只有有利于满足人的成人需求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即“成人之教”。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身心健康的人,都成为遵纪守法的人,都成为诚实守信的人,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

三是只有有利于满足人的就业谋生需求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即“成业之教”。教育要唤醒人的职业意识,要为人的就业谋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只有有利于满足人的终身发展需求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即“成己之教”。教育要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要引发、培育、呵护人的职业兴趣。

五是只有有利于满足人的终身幸福生活需求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即“幸福之教”。教育要为人生幸福奠基。

立德树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系统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必须建立协调各方的共同育人观。

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立德树人包含在德育、体育、美育之中,包含在各门课程之中,包含在课内课外活动之中。

必须建立育人为本的教师职业观。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习近平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要做“四有”好老师,要做“四个”引路人。

必须建立育人为本的学科教育观。

人类早期教育是与社会生活实践融为一体的,教育的功能也是融知识、技能、做人教育于一体的。只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出现,学校才逐渐从社会生产实践中独立出来,并随着科学的发展,形成了日益鲜明的分科教育。

就教育本质而言,任何学科都是教育的工具,都是以学科为载体培养人的,而不是相反,把学科知识传承作为学科教育的主要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位教师都必须树立育人为本的学科教育观,在承担学科知识传承任务的同时,担负起学科教师育人的基本职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

必须统筹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加强德育。

习近平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改进智育。要注重学思结合。

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坚持知行合一;要注重因材施教;要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3、强化体育。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少年儿童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让他们像小树那样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4、更加重视美育。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5、加强劳动教育和文化育人。习近平强调,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

与此同时,习近平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必须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政绩观和教育评价观。

一要建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政绩观。用单纯的考试升学“指挥棒”指挥学校教育,结果导致学校教育违背“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背离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脱离了科学发展的基本轨道。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把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二要建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评价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符合全面依法治教、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要建立健全学生素质档案评价制度,把过程性评价作为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作者张志勇系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