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学习是一种既古老又永恒的人类社会现象。人具有三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人的三重属性决定了学习是人的生命存在方式和运动方式,只有学习才能体现人的基本属性。因为人才能学习,动物只有模仿。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发展至今,大脑越来越发达,一个人脑细胞总量已超过150亿,而人穷其一生只有用其百分之几,这说明通过提升学习力,人类的丰富潜能.........
    2017-07-16 来源:中国网教育
  • 现代学校制度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协调校内和校外关系的制度安排,是一个大的教育格局。其中最基本的校内和校外关系,就是家校关系。这不仅是因为家庭对子女成长具有终身基础性影响,还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家教和家风,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社会风气建设等,都具有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所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2017-07-13 来源:中国教育报
  • 良好的准备是一切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刚进入教学岗位的教师更是如此。新教师通常带着热情和活力进入课堂开始教学,但是他们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可能非常艰苦并充满压力,因为他们缺乏经验应对各种新的、富有挑战的状况。因此,不难理解,新教师在大多数国家都比有经验的教师缺乏自信。一些教师甚至在职业生涯初期就产生倦怠,在一些国家,超过1/3新教师在5.........
    2017-07-13 来源:中国教育报
  • 你心中的未来学校什么样?一千个教育人就有一千个答案。一、学校里的“玩”蕴含学科整合的科学《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预测:“未来2至3年:游戏和游戏化走进教学。”未来已来。在活动的课堂教学展示环节,白马湖学校小学部一二年级的学生一“玩”就是两个小时。围绕“探·创民族建筑”主题,他们做科学小实验研究蒙古包,“玩”着学习了面积.........
    2017-07-12 来源:人民教育
  • 如果不把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到增进教师个人幸福生活的高度,教师迟早会拒绝专业发展。 对教师来说,如果没有找到令自己“始惊、次醉、终狂”的教师群体中的理想类型,教师成长也就缺失了最基本的动力。 当教师的阅读、思考和自由创造的时间被取消之后,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么成为强迫和累赘,要么成为空想和笑柄。 .........
    2017-07-12 来源:新校长传媒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有一个好的顶层设计,还需要落在学校发展的层面来积极推动。做好推进工作自然会涉及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工具问题。这些年,我们确立了一个重要主题,即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为便于实践操作,我概括为学校课程体系设计的“一二三”,表明我们在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乃至推动整个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时,要把握好六个关键.........
    2017-07-12 来源:中国教师
  • “中小学课堂教学相当普遍地存在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死记硬背和高分低能的现象。中小学主要学科中,一些关键性难点长期得不到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相当普遍。学生学习负担重,学生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每当社会对此反映强烈时,就是砍教材,没有根本解决的方法。”7月9日,在“学习与思维”课题研究25年成果研究发布会上,93岁的著名教育家温寒江如是说。针对当.........
    2017-07-11 来源:光明日报
  • 芬兰是北欧的一个“小国”,人口只有500多万,如果放在中国,只能排在第70位之后了。但芬兰的教育体系屡屡高踞国际教育体系排名榜首。这种现象,让许多芬兰人自己包括拥护它的教育家们也始料不及。在PISA(国际组织举办的对15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的调研中,芬兰青少年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多次称霸,解决问题和数学能力则位居第二。于是,芬兰教育有了.........
    2017-07-10 来源:少年商学院
  • 危害更大的“被教傻”,是在正确答案下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绞杀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虐杀孩子的创新意识。  黄全愈,旅美教育学家。先后担任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亚—美学科部主任,孔子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教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一、创新是中性的武器许多人以为,创新永远是正面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其实.........
    2017-07-10 来源:中国网教育
  •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传递人性温度的教育。机器和网络永远无法取代教师在人性关怀中的重要作用。而人性的丰富性也使教育具有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在相当漫长的时期内,教师职业如同父母身份而不会消失,教师像灯塔一样陪伴着人类的成长,守护着人类的家园,引领着人类的未来。​......
    2017-07-09 来源:《未来教育家》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