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这个暑期,总会在机场看到成群结队、穿着统一服装的孩子们。他们背着大书包,拉着各自的行李箱,除了稍显稚嫩的外表,与周围办理登机手续的乘客并无不同。7月初,中小学暑期研学旅行就已拉开序幕,飞机、火车或大巴上经常能看到中小学研学团的身影。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国.........
    2017-08-14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正在犯着一个严重的错误:许多家长和家庭教育专业人士把学校教育当作教育的唯一标准和模板,弃守家庭教育的独特属性和作用,不能按照家庭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来教育孩子,使家庭教育实际上被淘空、架空,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于是,学校教育呈现的是“教育过度”,家庭教育则表现为“教育失责”。“唯学校是教”使先行家庭教育失去了自我学校教育和.........
    2017-08-12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林卫民,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一、建立一种共同的道德观一所健康的学校,全体师生都应有一种共同的道德观,全体学生以基本相似的方式,去了解什么是对和错、好和坏。道德是使集体生活成形的最低标准,学校需要一个能够“让整个组织系统”站起来的道德基础,要防范因为学科知识学习的强势、信仰的缺失以及竞争的激烈,导致学生行为规范约束力的丧失。在学校、.........
    2017-08-12 来源:未来教育家
  • 父母们每天都说一句相似的话:要好好学习。一位小学老师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小陆在班里学习中等,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学生,最近老师发现他有小偷小摸的习惯。为了更好地教育小陆,老师请来了她的父母。当这对父母听说小陆偷东西时,没有太大的反应;而当老师提到小陆的学习成绩这段时间有所下降时,父母一下子急了,说:“小偷小摸的毛病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
    2017-08-12 来源:中国网教育
  • “目前中国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评价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在教育部原副部长柳斌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不再拿学升学率来评估学校,更要另辟蹊径:让小学、初中搞素质教育,而高中为应试做准备。......
    2017-08-12 来源:不详
  • 中国的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个教育极度不公平的时代?罗振宇的结论是:在未来几十年,将会出现中国千年来未曾出现的局面,那就是“教育分层”。科举制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一个特别核心的使命就是防止社会分层。 封建君主制时期,皇帝对威胁皇权的官僚和豪强实行打压政策,而科举制的发明和推行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2017-08-12 来源:中国网教育
  • 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将“核心素养”放置在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地位。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核心素养的习得与养成必须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所有的核心素养本质上都是个体的内在品质或特征”。如何理解、探索和实践核心素养评价?一是要将这一议题和任务放置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环.........
    2017-08-12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我到江苏后,调研了七八十所学校,感受到了江苏各级党委政府、老百姓和老师们对教育的期盼。我认为,“适合的教育”比较贴近目前社会各界对江苏教育的总体期待。    一、如何理解“适合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起草工作过程中,“适合的教育”曾经是讨论的一.........
    2017-08-07 来源:《江苏教育》
  • 教育从来不是教育自身的事情。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准,不仅取决于教育系统自身的水平,还取决于这个国家教育体系赖以存在的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准。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有一句名言:“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里,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我国是一个拥有家风和家庭教育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度,强调“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庭教育的复兴与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的.........
    2017-08-07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根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主要手段,因而教育的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我国有13亿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10年,85.24%人口的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人才结构决定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结构。我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创造了GDP的40-60%,看起来是中国当代的产业工人,而.........
    2017-08-02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