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最近,冒名顶替案闹得沸沸扬扬,在2018年-2019年的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其中有242人被发现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取得学历,公示期后学历做注销处理。自古以来,为了对抗包括冒名顶替在内的各种舞弊手段,古人也是花尽心思。但尽管如此,自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来,考场舞弊几乎在每一场科举中都有发现,其中就包括冒名顶替.........
    2020-07-02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 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会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
    2020-07-0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如果按照库兹韦尔给出的2045年奇点到达的节点,未来的教育,将是怎样的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类景观?我们说“不可思议”,不是说不可思、不可议,相反,必须思、必须议。随着时段的延展,这将是一个从推测到推想再到想象的过程。我们就是在既“思”且“议”中,走向那个“不可思议”。瑞士著名学者Hans Kung称后现代主义为“大范式”,以表示这一划时代潮流.........
    2020-07-01 来源:新课程评论
  • 未来的学校学什么呢,就是要让孩子全面发展,也就是指心智和体力都要发展。美国人认为核心是能力——创新、批判、沟通、合作。未来教室将会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习的内容是跨学科的,是整合的。第二,学习的方法是以项目为主的。第三,学习的环境是探究的,是互助的,是团队的。第四,教师的角色是辅助。......
    2020-06-30 来源:未来学校研究院
  • --崔允漷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0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各位可敬的老师、可爱的毕业生和家长朋友们:大家好!说真的,我不喜欢、不擅长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以如此正式的方式向大家道贺。我更愿意与你们在文科大楼的咖吧边喝边聊,在利兴餐厅把酒言欢,说声常回家看看。理由是我教了30多年书,却一直没有学会如何准确地表达。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家人经常说.........
    2020-06-28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今年初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生无法正常到校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号召和部署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在线授课,广大学生在线学习。堪称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将对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以及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构建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革命性意义。......
    2020-06-26 来源:子民好好说
  • 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一个人必须能够寻根究底,必须具有独立的判断力,必须不受任何社会学的,政治学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究的胡说所威吓,才能够有鉴赏力或见识。......
    2020-06-23 来源:中国创新教育网
  • 2013年起,清华经管学院本科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还会收到钱颖一开出的书单:哈佛大学原校长博克的《回归大学之道》、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何兆武的《上学记》等,除了《魔鬼经济学》,都与经济专业无关。打开这所拥有最热门专业的学院的本科课程表,更是让人瞠目结舌——140个总学分中,专业课只有50个学分,通识课高达70个.........
    2020-06-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新冠疫情的出现是一个分界线,此后,世界基础教育将分为“前疫情时代的基础教育”和“后疫情时代的基础教育”。人类将全面进入“双线教学”的时代,深度进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融共生”,即“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这个由“信息技术”与“新冠疫情”的交汇造成的基础教育“新时代”,其主要特征有三大关键词。 ......
    2020-06-22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讨论中国人思维的软肋这样一个大问题首先需要做概念界定,这里的“中国人”是指在中国文化环境里生活的人群的集合概念,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中国人,文中所陈述的现象并不意味着每个中国人都是如此。思维简单定义为人对感知的信息进行深层加工的过程,软肋指缺陷、弱点、薄弱处。讨论中国人思维的软肋是为了改善思维,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自己的弱项,从.........
    2020-06-19 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