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师角色在历史上有着不同定位。在我国古代,教师往往被视为道德的楷模和真理的化身,不仅为学问上的授业者和解惑者,而且是社会代言人和“传道者”。近代以来,人类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培养一大批掌握基本读写算能力的产业工人,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于是,教师获得了独立的职业身份,开始专门承担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随着教育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传道、授.........
    2020-07-27 来源:中国德育
  • 优秀影视作品进入学校当然重要,但研究图像的特性及其作用于人的基本机制则更为重要。我们这个时代是图满天下,整个世界就是一块大屏幕,在屏幕环境下生活的孩子也成了“屏幕少年”。图像大行其道,既有技术的原因,也有人性的根源,无论从个体还是人类来看,图满天下,实际上只是一种“复古”或“返童”。图像是有生命的,能够对人提出要求,即抓住人的注意力、直接.........
    2020-07-25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过去十年 AI 的进步不能让图灵奖得主 Alan Kay 满意。他在计算机世界混沌初开的时候进入这个领域,见过太多的“革命性突破”。他现在关心的是,如何让人类科技发展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来面对最重大的挑战:气候变暖。他认为,人类现在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但因为鸵鸟悖论等认知偏见而迟迟没有行动。“我们需要来真的。” 在上个月的北京智源大会上.........
    2020-07-25 来源:知识分子
  • 每年的毕业典礼,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朱爱华校长都会选择现场和孩子们互动交流,用给孩子们上一堂人生大课的形式替换常规的讲话致辞。而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毕业季,朱校长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疫后”教育现状,在典礼上提出了沉甸甸的“毕业三问”。她以《让世界因我们而更美好》为题,在临别之际,用一堂生命教育的大课给孩子们未来的人生之旅指引方向……......
    2020-07-23 来源:人民教育
  • 这么多年来,美国科技实力为何能引领全球?中美之间,最根本的差距在哪里?是什么阻碍了中国的科技创新?政府、教育、科学界以及全社会需要做出哪些改变?以下是正和岛对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的专访。在当下的大转折时期,他的观点犀利而又警醒。......
    2020-07-19 来源:正和岛公众号
  • 本世纪初,日本的科研活动与美国、欧洲在全球呈三足鼎立的态势。近年来的日本所获得的诺贝尔奖就是过去科研活动领先的印证。时至今日,日本的很多研究人员仍然在持续不断地创造出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同时,年轻科研人员的研究内容之新颖也经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日本的大学排名和理工类的研究论文指标呈现出明显的持续低迷走势。最近10年,在英国教育.........
    2020-07-19 来源:客观日本
  • 导读:唯分数论的教育,正在解构年轻人的远大抱负与独立思考能力。而信息的泛滥加剧了这一趋势,让许多人成为一台知识检索机器。除此之外,当代年轻人还面临着人生意义不明确,以及在后疫情世界如何自处等问题。这些困扰如何解决?随外滩君一起,看看著名史学大家——许倬云,是怎么说的。许倬云,当代著名史学大家今年三月,许知远主持的人文访谈节目《十三邀》,对.........
    2020-07-17 来源:外滩教育
  • “学校”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有着“闲暇”之意,寓意着在闲暇中进行思考与学习。但现在的学校,似乎与“闲暇”背道而驰:人员行政化、教学企业化,连教育的核心——教师,也逐渐成为最底层的存在。我们的学校怎么了?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的秦春华,将为我们指明当下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
    2020-07-17 来源:文汇教育
  • 新冠疫情是人类百年来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它对世界的影响我们现在还不能够做出精准的预判,但非常肯定地是它将会改变世界格局,也必将对我国“十四五”期间的教育贸易产生深刻影响。我国20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国。教育贸易是关贸总协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外消费、人员自由流动、商业存在、跨境支付成为我们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方式,也构成.........
    2020-07-15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
  •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在线教学已在师生脑子里生根,家校共育已在亲师关系中发芽。未来,教育新生态将怎样呈现,家校共育将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长达几个月的在线教育,教学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都经历了一次长时间的洗礼,在线教学已在师生们脑子里生根,这将给我们的教育变革留下基因,并延续到未来的教学中。......
    2020-07-14 来源:光明日报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