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阅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年来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青少年的课余时间迅速被短视频、游戏和社交平台所占领,学生寒暑假不想读书、不愿读书、读不进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相比视频、游戏等内容,读书的吸引力大为逊色,阅读特别是整本书阅读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也感到经典名著与他们的距离比较遥远,读不懂、读不透,难以.........
    2020-08-06 来源:《人民教育》
  •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指导教育评价改革具体落实的纲领性文件。《方案》首次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思想。改进结果评价是对功利性评价文化的反思,强化过程评价强调评价的动态性和诊断性,探索增值评价有利于打破评价结果的固化,健全综合.........
    2020-08-05 来源:中国考试
  •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2020-08-05 来源:中国考试
  • 量子力学始于20世纪初,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等人的思想奠定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框架,随后,量子物理催生出激光、晶体管和核磁共振成像等现代技术。最近几十年,量子技术发展迅猛,人们可以在原子尺度上精确控制和操纵微观粒子,新的量子控制技术有潜力催生广泛的技术革命,又一次量子革命的火苗浮现。在量子科技领域,与欧美相比,中国起.........
    2020-08-04 来源:《墨子沙龙》
  •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的时空方位作出一个重大的判断,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新时代从什么时候算起,一般认为,应该以党的十八大为开端,这样的时间界定较为恰当。新时代,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也意味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其中有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就教育改革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来说,新时代以来呈现出一系列新态势新方向,在.........
    2020-08-02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是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两个重要抓手。当前,与新高考改革同步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前几年,我国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并且按照既定的步骤,层层深入地推进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线的高中新课程体系建设。......
    2020-08-02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当前,在价值多元、文化多元背景下从事语文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如何应付?如何破解一道道难题,促使语文教育健康发展,有效提高质量?《道德经》中说得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我以为,关键在“自胜”,在切实锤炼我们这支队伍。我们这支队伍需要提升,特别需要精神成长。......
    2020-07-31 来源:校长 派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从整体上达到或超过了世界中上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强大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长期陷于围绕应试科目运转的局面,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贯彻不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不到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效不彰。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
    2020-07-29 来源:人民政协报
  • 2018年,我写过一篇《塑造面向未来的教育》。文中谈到,面对未来教育,学校要有新作为,结合国家要求及国际视野,从价值观塑造、儿童个性呵护、新技术撬动教学等方面推动学校变革。今日再谈未来学校,我想一定离不开前面这几点,但这几点的落脚点最终还要体现在未来“什么样”上。未来学校究竟是什么样?......
    2020-07-29 来源:《教育家》
  •  往年,每逢高考出分的这个时候,我似乎比家长和孩子们都紧张。我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高考这个炽热的“火炉”降降降温,生怕这个“火炉”那一天因温度过高而化了。每每这个时候,我忙活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千方百计与媒体界的朋友们打交道,向朋友们宣传高考、解读高考,请朋友们理解高考、支持高考,其中之一,就是不要过度渲染高考,更不要炒作高考,特别是.........
    2020-07-27 来源:教育大家庭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