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做人之根本乃知行合一。就是说人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可是,如今在我们身边却充斥着各种虚伪或不诚信的现象。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顽疾。究其根源,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这里说的“教育”当然也包括家庭教育。也许,大多数老师并不认同这种说法,觉得我们并没有教学生不诚信,更不会教他们做虚伪的人。殊不知,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教给了孩子虚伪.........
    2019-01-06 来源:未来教育家
  • 2018年,中小学校园里似乎没有发生什么。然而,院墙外却演绎着诸多牵动校园的故事。若干教育的博弈暗流涌动、风起云涌。站在新的教育路口,我们既要从容镇定,坚守应有的坚守,又要未雨绸缪,在盘点过往中运筹未来。2019年,到了真正打开学校院墙的时候。“学校的院墙己经坍塌”,十几年来,不少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呐喊,但并没有让我们这些久居校园的人动心.........
    2019-01-04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在首届全国霍懋征教育思想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能够来参加霍懋征教育思想研究会组织的论坛,我非常高兴。霍老师是我们教师的榜样,我觉得她的教育思想非常有必要继承、发扬、传播。她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众多的人才,而且教育理念是非常先进的。今天这个论坛,我就不专门谈霍老师的教育思想了,过去谈过几次。我今天就围.........
    2018-12-25 来源:《顾明远文集》
  • 我国教育仍然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到底怎么做?关键词是“融”,包括“六融”,即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进一步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合,公办教育资源与民办教育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传统教育与未来学习中心的融合,知识、生活与生命的融合,统一考试与多元评价的融合。......
    2018-12-23 来源:中国教师报
  • 所谓生态,指的是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其所在的环境。“互联网+教育”的构建及其功效的发挥,需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协同和整合内外环境和有效资源,构建为一个具有内部一致性的和谐生态。自然生态系统是以能量流动为标志的生态圈,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中,应该是以数据流动为标志的新型生态圈。一、“互联网+教育”生态环境的整体构建具有系统性“.........
    2018-12-19 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 在全世界的哪一个国家,教育永远是被诟病的问题,这就说明它太重要了。没有哪个国家对自己的教育是满意的,在中国更不例外。谈到教育的话,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不满意的地方,所以教育太难了。教育是不能够进行革命式变革的,为什么呢?你不能拿自己的教育当做冒险,把自己当小白鼠,必须是渐进式逐渐看到效果的一种变革。但是有的时候一个决定却会带来一个民族的.........
    2018-12-18 来源:中国创新教育网
  • 人类社会正面临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该怎样帮助我们的孩子面对未来。我们投入大量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怎么说英语,然而当我们的孩子30岁的时候,他会发现AI比人类更精通这些技能。这些未来的公民,应该得到怎样的教育?在此推荐《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希望您可以从他的观点中得到启发。......
    2018-12-17 来源:《今日简史》
  • “互联网+教育”带来教学技术的改变及教学观念、教学思维变革。循证教学是教师个体经验、教学智慧与教学证据有机融合的教学形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循证教学的理念体现为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旨趣、学习者中心的教学主体观、基于证据的教学过程、兼重结果与过程的发展性教学评价。......
    2018-12-17 来源:《教育研究》
  • 1978年中央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40年风雨兼程,沧桑巨变,成就辉煌,可歌可泣。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覆盖,铸就了人人有学上、上好学的历史丰碑,成效有目共睹。然而有的专家教授却对此熟视无睹,公然散布“中国教育是一个天大的问题,不是说我们有多大的本领把它办得多么好,而是我们居然可以把它办得这样糟”,一棍子把.........
    2018-12-17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教师强,我们的教育才能强。他认为,教师队伍成长要达到“三个境界”,需要“五项修炼”。一、教师成长的“三个境界”王国维说学问要达到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2018-12-16 来源:中国网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