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一个孩子的认识水平,如果我们给他积累了、如果给他大量地铺垫了,他的高度就会超出他这个特定年龄段。——李希贵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还是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中学的语文老师,遭遇了好多尴尬。其中,有一年我在高密四中,有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因为高一新扩了两个班。没有办法,那个时候乡村学校要聘到新毕业的大学生.........
    2019-07-08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 全球素养是21世纪知识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能力。从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来看,全球素养是各国核心素养或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维度。自1988年“全球素养”这一概念最早在美国提出,到2018年1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明确提出将全球素养作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组成部分,标志着全球素养教育的实质性进展,这必将促进各国去反思本国.........
    2019-07-05 来源:《外国教育研究》
  • 导读:毕业季来临,又有一批学子即将踏上征程,留学海外。海外的学校如何为学生提供舒适、温馨的学习环境呢?这些学校又有哪些历史文化特色?今天,我们走进英国的部分大学,来看看英国大学都有哪些吸引人的魅力。根据建设时期、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的特点,英国大学大体可分为 “古典大学”“现代红砖大学”和“后现代玻璃幕墙大学”三种。在英国交流学习期间,我走.........
    2019-07-04 来源:现代教育报
  • 六月“考试月”刚刚过去,除了高考、中考引人关注外,填报志愿也受到家长、考生的格外关注。社会上还曾有“七分考、三分报”的说法,说的就是如果能够如愿在合适的学校和专业中学习,不仅为日后的从业提供优势,还能在适合、喜欢的职业上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但是,每年家长和考生都面临着“我应该报哪所学校、哪个专业”的难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对专业的不了.........
    2019-07-04 来源:现代教育报
  • 作为理想的“学堂”,首先就在于剔除“教堂”的弊端,在这种课堂上,每个学生不是被动而是能动的学习;不是竞争性,而是合作性学习;不是靠单向传递、孤独地记忆知识的学习,而是基于双向性、多向性对话的学习。......
    2019-07-01 来源:中国教师报
  • “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必将成为未来学校课程实施的主流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与非线性特点,对硬环境与软环境都有更高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学校传统的面对面单向传输式现场学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生长于数字地球上的学生的需求。当前,未来学校的畅想曲已经响起,融合传统课堂现场学习与网络在线学习优势的.........
    2019-06-29 来源:中国教育报
  • 高考作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人才筛选机制,不仅关系到教育机会的公平,还关系到社会的合理流动和分层,其中志愿的选择和填报是重要环节。根据约翰·霍兰德等的“个性职业匹配”理论,该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定向搜索未来职业的过程。在影响高考志愿填报的因素中,学生的家庭背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族文化等家庭资本存量都可能会对学生的选择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造.........
    2019-06-27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高考改革的探索。1985年高考改革开始向减少科目的方向发展,实行“3+2”考试(上海实行“3+1”),1999年又开始实行“3+X”科目设置改革,2003年北大、清华等23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在“3+X”方案中,设置3门自选科目,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给予高校5%的自主招生名额,扩大了高.........
    2019-06-26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儿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关爱和重视,但是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儿童是不太受关注的,在人类的历史上,在人类历史的记载中,我们经常是看不见儿童的,最早的一部儿童宪章是1923年起草的《儿童权利宪章》,1959年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也就是说,一直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到上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承认了儿童,才承认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人.........
    2019-06-2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 当一个校长离开一所学校的时候,能留下些什么?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认为,校长留下的最好的东西,不是你的个人功绩,甚至不是办学思考,而是一个比较好的组织架构,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规则,一种获得师生认同的价值文化。褚宏启教授认为,在新时代,校长要做好管理,必须明确价值目标,夯实管理基础,优化管理流程,抓住重点工作,推进现代管理。......
    2019-06-26 来源:现代教育报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