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智库 作者: 储朝晖 已有0人评论 2019/8/3 9:09:11 加入收藏
减负了这么多年,但相比90年代,今天的学生负担依然在不断加重。无论是减少课程时间还是课业总量,其实都只是形而下的具体表现。学生负担重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教育体制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导致的。
一、负担重,从何而来?
几十年来,我们都在依据同一个评价标准进行人才选拔,这使得管理评价的基本理念根深蒂固。虽然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出台了很多政策来修正这一问题,但实际上还是在用各种措施细化和完善这种管理体制,教育理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纵观中国教育改革多年,都是在局部时段、局部领域解决局部问题,因此学生学业负担问题才没有被根治。反而造成了评价标准越来越单一,评价权越来越集中。
而这,也成为校外培训机构涌现的原因。
如果学校与学校之间按照分值差距招生,那么提高分数,就成了每一个孩子和家庭的需求。只有把学校做得更均衡,不仅仅以分数来评价学校和学生,才能从市场需求角度减少培训机构的数量。
事实上,不仅是校外机构,很多学校也在用能让学生考取更高分数的方式来组织教育教学。学生应该用于发展其他能力的活动时间都被刷题占据,这给了他们更大的学习压力。但是,如果学生的精力都只局限在某一部分,能力就不可能得到全面提高。效率低,负担自然就会更重。
二、破解评价、管理困境,是减负治本之策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家长首先要树立长远的、照顾到孩子终身发展的教育观。要对孩子有理性的判断,不要给他们太多课业和排名上的压力。当我们用同一套标准进行要求,用相同的内容进行测试,这样的排名结果总会有学生在前,有学生在后,这也是造成压力的主要机制。
作为学校,要能够提供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办出各有特色的多样化学校。同时要给教师足够的教学管理自主权,当然,这也需要政府的支持,要注意管理的边界,要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和信任专业的教育人员,真正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当事人有当事权,让决策来源于专业判断而非行政领导的拍脑袋。
当然,想要实现更深层的减负,依旧要推进整体教育评价机制改革。不能再单单停留在考试改革上,招生机制和评价管理机制也要改,要根据大学的招生需求来改,而不是依旧只看高考总分数。
现在我们都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那就是不要算总分。不同的科目分数相加,就好比一只鸡加两只鸭加三头牛,看起来合理,但其实单位都不同。专业的办法,是应该分别呈现各科分数,用全科成绩展示的形式,再由各个大学根据需求进行招生,这样就也不会有高考状元的宣传出现了。
总而言之,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人,孩子最终是不能成才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满足社会的多样性需求,我们要承认孩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给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教育评价多元化才是减负的治本之策。
(作者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