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2021-09-07 来源:教育部
  • 所谓“教育评价”可以归结为“旨在收集教育的过程、条件与成果等信息,对照教育目标,进行价值判断,而展开的调整并改进教育教学的活动”,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占据中心地位。20年的“新课程改革”对陈腐的评价观念及其体制展开了持久的挑战。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从“知识评价”.........
    2021-09-05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疫情让全球教育受到巨大冲击,但也为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新的启发,为构想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教育新生态的建构和发展,既需立足本土,也要放眼全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博士,结合自身多年领导和参与的教育国际治理实践于2021年度一丹教育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他对教育的国际治理以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应采取的原.........
    2021-09-05 来源:陈一丹基金会
  • 重庆的明星学校——重庆八中宏帆初级中学(宏帆八中)的家长们,今年发起了一场学校“保卫战”。自今年4月以来,重庆渝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等多个区,先后披露“民转公”进展。目前已有重庆八中宏帆初级中学校、重庆鲁能巴蜀中学、两江人民小学等一批民办中小学校转为公办。这些“转公”的学校有着相似的身份特征——“公参民”。宏帆八中是由重庆市第八中学校.........
    2021-09-0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 8月25日,博鳌教育论坛2021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教育新政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通过讲解各国历代教育理念,研究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变化,提出对“双减”后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他认为“双减”新规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超出“双减”意见目标、范围。未来对第三方教师的需求和发展有很大的空间。......
    2021-09-04 来源:多知网
  • 在当下,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在这个日益复杂和多变的世界里自信前行,让他们具有改变世界的意识。可以预见的是,全球化和数字化极大地增强了个人和集体的潜能,而在未来,它们也将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教育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多思考未来教育的样态,以及如何用技术将赋能教育、教师与学生,让学生真正培养起好奇心和同情心,成为未来世界的顶.........
    2021-09-04 来源:陈一丹基金会
  • 导读:7月24日,“双减”政策落地,力度前所未有。校外培训遭到整顿之后,长久难解的教育资源均衡化命题,也随之再度浮出水面。近些年,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伴随着公办学校的掐尖,民办教育的扩张,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的不断壮大。“双减”政策会给中国义务教育带来怎样影响,民办教育又将走向何方?就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
    2021-09-04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厅、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加强新时代学校和幼儿园(以下统称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2021-09-04 来源:教育部
  • 教师是学校里第一重要的群体,其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将决定学校组织的兴衰成败。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及其对本职工作的热忱。因此,激励而不是控制,是“领导”与“管理”标志性的区别之一。......
    2021-09-04 来源:中国创新教育网
  • “双减”意见出台,让一向对教育政策高度敏感的家长们喜出望外,同时又有一丝忐忑不安。喜出望外,是因为有望从长期深陷的“教育焦虑症”中解脱出来;忐忑不安,则是对政策能否真正落地、效果能否切实体现仍存在不确定心理。实际上,“双减”只是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此举孕育的巨大变革——其实质,是对教育观念的全面纠偏、对教育规律的重新认识。这一变革,不仅事关.........
    2021-08-30 来源:中国网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