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育有它的特点,这个特点中隐含了我们的长处。首先,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很大,这个投入不仅是金钱、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学生、教师时间的投入。这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由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所决定的。其次.........
    2022-04-19 来源:教育
  •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简称“强师计划”),提出要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为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作为一名师范教育的“老兵”,看到这个文件特别高兴,倍感振奋。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
    2022-04-19 来源:中国教师报
  • 导读:STEM教育是过几年就冷下去的教改运动吗?不是。但是,作为聚焦国民科技创新素养培养的STEM教育,如果离开了自身的专业化和现代化,将无法生存和成熟。成熟的STEM教育需要具备四个外部特征——问题解决、创中学、设计制造和协作探究,以及两个内部特征——S.T.E.M.知识真实的整合性的应用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与强化。这种STEM教育会是一种.........
    2022-04-19 来源:不详
  • 教育评价改革,就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最前沿。通过评价改革撬动和引领教育改革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以往是先有教育改革,再有评价改革,现在可能倒过来了,先有评价改革,再撬动其他体系的改革。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九个观点:观点1:教育评价改革,就是以评价的方式,回到教育(改革)的初衷和原点回到原点不仅是一种行为,.........
    2022-04-17 来源:《中小学老师参考》
  • 未来的教育架构,应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求真的智识课程、求善的德育课程、求美的艺术课程为主干,以特色课程为枝叶,目的是让人成为他自己。......
    2022-04-14 来源:中小学校长论坛
  • 2021年以来,教育部加快了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步伐,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在采取措施,筹划落实这一政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不少省份多年来采用中考市级统一命题的做法,现在为什么要实行省级命题?实行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政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最早提出的.........
    2022-04-08 来源:人民教育
  •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 我一直在寻找真正的老师。我不遗余力地在探访他们的身影,观察他们教学的方式,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我一听说谁是“大师级”的老师,就设法溜进这位老师的课堂上旁听、观看。若是不得其门而入,也设法问学生,看这位老师是怎么教的,他成功的地方在哪儿。因此,多年来,“教学观摩”一直是我最大的喜好。好比看精彩的运动.........
    2022-04-08 来源:新校长传媒
  • 自古以来,我国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20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强调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
    2022-04-08 来源:教育家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公共教育政策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不少地方县域普通高中优秀教师和学生不断流失,导致县中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形成了以优质教育资源流失和教育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为突出表现的“县中发展困境”。......
    2022-04-08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 杨斌,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这个词,特别耐琢磨。在中文里头,教与育是两个字,往起源上说,各有其意义。翻开《说文解字》,教,指的是“上施而下效“;育,说的是“养子使作善”。到了现在的表达中,如果分开来用的时候,教,更多的会强调偏正式的教与学,教书,教课,教学;而育,除去主要集中于家庭的生养哺育之外,到了学校阶段,则一般更突出那些非正式的、非课程.........
    2022-04-02 来源:长安街读书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