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国际风向 >> 浏览文章

李永智:危机中的全球学校教育观察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作者: 李永智 已有0人评论  2022/12/2 21:32:39  加入收藏

在全球地缘政治危机加剧的背景下,2022年9月,在美国纽约召开的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指出,自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已损害全球90%以上儿童的学习,对教育造成有史以来最大的破坏,有一半国家削减了教育预算。疫情大流行叠加全球性政治及经济危机,加剧了全球学校教育危机,被动催化了在线教育常态化应用。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教育数字化转型值得期待。

一、全球教育陷入危机的危机

2020年以来,全球笼罩在疫情的阴影之下,在经济领域之外,特殊的健康环境让全世界的学校教育系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2020年,188个国家的15亿学生一度被挡在校门外,数百万儿童,尤其是大量女童,在获得可能改变他们生活的资源方面面临巨大障碍。据联合国统计,2021年,有2.44亿儿童和年轻人失学。截至2022年秋天,约有64.3%的10岁儿童无法阅读和理解一个简单的故事。这意味着,几年后,有三分之一的人将无法有效理解一段文字。8.4亿年轻人将在十几岁时离开学校,丧失未来的工作资格。

疫情使全球教育陷入了“一场危机中的危机”。它不仅剧烈冲击着当下,而且还影响着未来。种种隔离措施使学校陷入停课以及关闭校园的不确定性中,学生常常不得不居家线上学习。此次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总结中提到,自2020年以来,全球约有1.47亿学生失去了一半以上的面对面教学时间。这极大地冲击了学校教育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人类为全球教育发展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可能因疫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付之东流!然而,只有不到一半的国家制定了帮助儿童追赶学习的战略。世界银行认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学习危机,这一代学生有可能难以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和收入潜力,这一代人将面临“终身收入减少约10万亿美元的风险,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全球GDP的10%”。

二、危机催化数字教育发展

在学校停课期间,多媒体数字资源成为教育的生命线。多媒体数字技术不仅是应对疫情暴发期间的权宜之计,还使人们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方面找到了全新的答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危机激发了许多国家教育系统中的巨大创新潜力。一些国家即使在疫情大流行的艰难背景下也能保障学校的开放和安全。在需要关闭学校的地区,许多国家做出了努力,以减轻对学习者、家庭和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同时给予那些处于最边缘的群体特别的关注。

各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来确保数字教育的高覆盖率,包括灵活的、自定步调的数字平台以及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达成的协议。疫情下的在线教育,虽然是非常时期的无奈之举,但跨越式地实践了全日制、全学段、全覆盖的在线教学,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广泛增强了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常态化应用的信心和基础,开启了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教育的新纪元。

1.数字教育:从替补到主力

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主要应用场景在学校,而不在家庭。之前投入的重点主要是教育基础设施、教学硬件设备的教育数字化及教育管理的应用,并没有与课堂教学有机充分融合,没有形成常态化、系统化和标准化。

疫情下的教育系统,学生与教师都切身体验了数字化学习的全流程。学生签到、资料分发与收集、作业数字化批改与统计,在线文档协作、直播答疑互动、个性化资源录制,师生和家长亲身体会到了教学形态、流程、模式上的新变化,体验了新的教与学的生态系统,体悟了学校、教育、课程、教师等概念内涵被赋予了新的定义,这无疑对数字教育的常态化、系统化应用产生里程碑意义。

2.优质均衡:从愿景到现实

疫情暴露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问题,也催化、升华了当下的教育供给形态。疫情下,部分地区存在网络连接不上、硬件资源跟不上的问题。在保障中小学在线教育有序进行方面,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只是被动交给学校或教师。但也有一些地区采取了系统有效措施保障教育均衡,组织各网络平台开放大批优质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

疫情下,上海市政府和教育决策者们充分展现“不让一个学生因疫情失学”的勇气和智慧,系统设计实施“全在线、全日制、全学段、全覆盖、全媒体、全免费”的空中课堂。“大规模线上教学使普通中小学,特别是郊区、相对薄弱学校的学生,能有机会接受优秀教师的高水平教学,实际上促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线上教学也使普通一线教师有机会全程观看和聆听一流教师的教学,向优秀教师学习,从而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技术应用和教学水平。”优质均衡一直是全球教育持续追逐的梦想之一,上海疫情下大规模在线教育的成功实践,为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案例。

3.技术应用:从争议到期待

疫情中的教育实践,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中技术应用的新思考、新期待。在线教育中,教师面临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的难题。如何将教师与学生间的技术连线有效转化为教学连线?如何保持传统课堂学习者间的共同体连线?如何创设有效的在线测试模式?等等。这些都是在线教育面临的直接难题。此外,面对学习者的态度和能力各不相同,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面向小班学生到面向全部学生的积极转变,也需要较长的探索过程。为学生定制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推送个性化作业任务等“自适应教学系统”,值得期待。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充分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学生,应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基础。

4.变革发展:从理论到实践

疫情下的在线教育是危机中的无奈之举,但数字教育是人类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危机中的在线教育也让近年来讨论的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等模式得以深入实践和系统探索。校长和教师虽然反馈在线教学缺乏师生互动、缺乏技术保障等,但普遍对在线教学产生的积极因素持总体肯定态度。如何在后疫情时代的常态教学中融入和应用积累的经验,正成为教育工作者当前主要的关注点。不少学校正在全力探索将积累的优质在线资源和教学方式融入传统线下学习中。作为势在必行的数字教育,正在经历以技术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回归、从碎片化到系统化和从脉冲式到常态化的过渡。如何建构新的教学范式,将成为全球教育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探索领域。

三、以教育变革育新机、开新局

当今世界,不断加剧的全球教育危机已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2022年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上,130多个国家承诺优先发展教育,三分之二的国家承诺补偿经济薄弱社区的教育支出,近二分之一的国家承诺优先弥补青少年学习损失,三分之一的国家承诺保障学生和教师身心健康。峰会强调了聚焦数字学习和转型,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远程学习的创新发展。这种创新发展,不能简单理解为对传统教育的改善,不是微观局部技术应用的迭代升级,而是围绕教育理念更新和教育模式变革的系统性改变,外部建构教育新生态,内部重塑教育新形态。但尽管是系统性甚至革命性改变,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宗旨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必须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依人才成长规律育人。

1.建构数字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范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基本都是建立在对现实的、面对面的教育活动的认识之上。新的融合数字技术的线下线上教育,虽然教育目的和教育本质不会改变,但教育的外部生态和内部形态发生了变化。过去有关学生成长阶段、学习特征、课程形态和教学模式等的认识,都需要有新的研究来支撑,建构新的支撑理论和实践范式,重塑新的教育理念、体系和内容。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如何通过数字教育得到贯彻?数字教育发展初期,如何避免对“知识”的片面重视?从危机中的线上教育实践来看,囿于支撑师生互动的技术和设施保障能力局限,在线教育的前景热点更多被局限在“内容分享”功能上。关于知识学习的线上功能往往会首先被开发,如名师教学视频、个性作业系统等。因此,如何弥补道德的社会属性力量缺失,如何配备体育锻炼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减少网络学习带来的视力下降、体重上升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在网络学习中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虚拟的空间中继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未来数字教育的教学过程将会以怎样的形态和范式展开?在线教育可能将师生间的学习互动模式扩展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智能技术辅助、数字资源支撑的新学习形态,但这种学习形态尚未以一种人们能清晰理解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相反,一方面学生学习自由度受限,另一方面学生自律性有限,导致不能自主地按照计划开展学习等情况仍较普遍。哪些问题是真正的问题,哪些问题会随着数字教育的开展而淡化,需要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2.优质资源和应用共享促进区域均衡

数字化内容分享和应用系统复用的边际成本极低,迁移与使用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相对也不高,这将有利于优质内容资源大规模覆盖薄弱校,利于成熟好用的应用系统广泛复制到空白校,对于抬高底部、促进高质量教育均衡效果明显。2020年疫情下,上海在大规模在线教育中还发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促进薄弱校教师教学水平和激发强校教师活力方面同样效果明显。

从中国教育扶贫和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来看,当前全球范围内,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短期化解经济薄弱国家教育危机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案。但是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优质资源和应用的共享,并不能解决教育发展到工业时代与数字时代交汇期面临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

3.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从世界范围来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和建设者。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标。

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中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提升全球学习者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具有数字意识、数字化逻辑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共同体责任感的数字公民,激发其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疑将从根本上奠定化解未来人类社会重大危机的基础。

4.创建高质量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

一个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具体体现。创建的基本遵循是,让每个孩子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在“因材施教”,动力源于学习者兴趣,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新的教育核心范式。聚焦人的全面健康快乐成长,设计更具弹性的个性化学制。为每个人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首要指向。

其一,将工业社会学校教育体系最终升级为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建构大规模个性化自主探究学习范式,充分满足学习社会性与个性化结合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学习生态,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数字技术,教师帮助学习者发掘个人潜质,激发学习兴趣,指导、督促学习者在最具天资、最感兴趣的领域,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自主学习。

其二,将工业社会备用式知识学习升级为学习者能力建构。可即用即查(学) 的知识将逐渐从教育内容中被剥离。数字意识、计算思维、数据治理和综合创新能力构成新的教育内容主体。

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陷于史无前例的危机。这一切提醒我们,技术进步未必带来文明永续,七十年世界和平未必意味着和平自然而然。原以为势不可挡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可能逆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的共识还远未达成。教育危机既是今天的危机,更是明天的危机,变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各国各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可能不同,但都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危机中的问题。

作者:李永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