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前段时间,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提及新课标相关信息时明确说:新课标将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既然分科会继续存在,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跨学科学习?换句话说,跨学科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到底能解决当下学校教育中的什么困境?怎样用好跨.........
    2022-04-30 来源:中小学校长论坛
  • 在教育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观点:教育家治校是发展高等教育的一条普遍规律。可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任命校长时,并没有完全遵循这条规律,而往往选择院士当校长。没有院士的大学,至少也会选择一位拥有博士生导师头衔的教授当校长。这些学者型的校长,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学术研究,常常一心挂两头,不能做到心无旁骛地去领导好一所大学。要实现教育家治校,必须先弄.........
    2022-04-30 来源:教育家
  • “双减”政策是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实施以来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双减”政策的深入与持续实施还需要多方的保障与支持。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自觉回应、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精神和要求,并以科学的设计和具体的安排,为“双减”政策落实提供了课程政策依据和专业支撑。......
    2022-04-30 来源:教育部官网
  • 4月2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姜瑾、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余琳、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新闻发布会。......
    2022-04-26 来源:教育部官网
  •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修订最为实质的问题。课程内容不变,核心素养理念很难落地。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基于核心素养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处理和呈现,反映了课程内容改革的新动向,必将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2-04-26 来源:教育部官网
  • 构建信息时代课程与教学新体系,是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根本任务,它为此确立了“课程核心素养”理念。该理念呼唤信息时代的儿童观,包括倡导阶段性儿童价值论和连续性儿童认识论,强调儿童认识的高级性、多元性和直接性等内容。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要求确立“学习进阶”理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素养本位课程创生,这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创生.........
    2022-04-25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以核心素养为纲的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这种要求和挑战不是零星的局部的改变与调整,而是要在整个育人方式和培养人才体系上进行创新和改革。要把我们的教育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在教学上就是要探寻把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机制和原理,并根据核心素养形成的规律重建育人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这种以核心素养.........
    2022-04-25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20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10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学.........
    2022-04-25 来源:教育部官网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义务教育课程蓝图绘就并进入实施层面。义务教育新课程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使命。新课程的内外部政策环境及其在具体社会发展下的产生和运行,构成了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新生态,共同推动着课程改革政策的发展。认识解读新课程,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整体把握新课程.........
    2022-04-24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进入了“后普及化”阶段,标志着我国教育从“有没有”进入了“好不好”的新发展阶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新格局,成为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目前,我国已建成全世界体量最大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教师数.........
    2022-04-23 来源:张志勇思想会客厅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