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这次高考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人才培养和选拔规律,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这次高考综合改革,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
    2018-03-29 来源:山东教育发布
  • 如果说,1977年恢复高考,在我国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经济社会百废待兴的背景下,向全社会发出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先声,那么,新一轮高考改革改革,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的关键时刻,启动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教育革命。它是在我国经济转型.........
    2018-03-28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
  • 史绍熙,江苏宜兴人,生于1915年8月29日,194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本应该做一个建筑师,但他对教育工作情有独钟,辗转回宜兴家乡从一名乡村老师干起。怀着对学生的热情,35岁的史绍熙就做到了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省常中”)校长。四十年扎根基础教育的史绍熙,竭尽全力爱护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教师成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2018-03-26 来源:未来教育家
  • 领导力、思维力、创造力、表达力,是优秀的教育家型校长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也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动力元素。那么,它们从何而来呢?“力”由“心”生,“神”从“情”来,我们要拥有教育情怀、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
    2018-03-26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求真教育实验研究院的成立,旨在继承和发扬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精神,杜绝教育中虚伪、功利、夸大事实等现象,倡导让教育回归真实、纯粹,着实令人而耳目一新,如沐春风。今天倡导真教育,就是要用真教育清除弊习,用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指导教育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它的成立很有意义,开启了实现十.........
    2018-03-26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学校特色发展绝对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因为特色学校的形成,意味着一种教育模式的构建,一种学校文化的建立,一种组织精神的确立,一种个性风格的形成。因此,学校特色发展的最终结果,绝不是一个点状,或者是某一个局部的特色,而是学校整体特色的呈现和表达。打造学校特色品牌,需要走好“五步棋”:第一步:梳理办学理念。彻底改变学校特色的碎片化、细碎化状态.........
    2018-03-26 来源:中国教育报
  •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英文首字母的缩略语。虽然STEM教育没有公认的定义,但将STEM教育视为满足国家发展需要,是比较一致的。比如,美国希望通过STEM教育增加高等教育中STEM学科的毕业生,保持国家在全球的竞争力。英国认为STEM学科.........
    2018-03-22 来源:《今日教育》
  • 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建议修改《教师法》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住鲁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告诉记者,本次参会,他也提交了关于修改《教师法》议案。“高素质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
    2018-03-14 来源:山东商报
  • 3月13日下午,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山东代表团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山东代表团团长刘家义,副团长龚正、王文涛、李群、于晓明出席;副团长陈辐宽主持。3月13日下午,山东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监察法草案。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在发言时表示,监察法立法,反映了党和人民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018-03-14 来源:半岛网
  • 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已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重视和青睐。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认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打好“孔子牌”,可依托孔子故里独特文化优势,更好推动儒学研究、传播和弘扬。张志勇表示,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和竞争中最具吸引力、亲和力和辐射力的典型代表,打好“孔子牌.........
    2018-03-14 来源:新华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