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现代科学研究的趋势是越来越精细。这样的研究带来的好处是对事物的探究越来越深入,带来的坏处是使得整体越来越支离破碎,因为一个事物往往是不可能分割成为不相交的几个部分的。比如,对于人的智力测试,人们想出了各种指标加以度量:记忆能力、空间能力、言辞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数字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等等,并且认为这样的测试是多维目标的, 因.........
    2018-02-23 来源:教育研究
  • 导读:2017年末,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我国将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教育制度变革的内生要素,推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可以说,教育信息化2.0将为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重要指引。那么,教育信息化2.0与1.0有何本质区别?高校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有何重点工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特为本刊撰文,总结教.........
    2018-02-22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 互联网在儿童中日趋普及,正在改变他们的童年。●青年人(15—24岁的人群)是上网人口比例最高的群体。世界总人口中,上网人口比例为48%,而在青年人中,这一比例为71%。●全世界互联网用户中,约1/3为18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儿童接触互联网的年龄越来越小。在一些国家,15岁以下的儿童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很可能与25岁以上成年人的比例相当。●.........
    2018-02-21 来源:《2017年世界儿童状况:数字时代的儿童》
  •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也对校长专业发展提出新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培训者适应这种需求,对校长培训进行重新定位。......
    2018-02-21 来源:中国教师报
  • 王阳明(1472—1529),即王守仁,阳明是其别号。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集大成者。浙江余姚人。当下,人们好像很是关注王阳明的心学和他的知行观。其缘由,有复杂丰富的社会、政治、心理、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传习录》等阳明著作及其全集,坊间可见多种版本;关于王阳明其人其书的各类注、解、传及介绍性读物,堪称充栋。这.........
    2018-02-09 来源:《王文成公全书》
  • 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每年三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规校纪被校方开除的二、三百人。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署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
    2018-02-06 来源:温商圈
  • 中共十九大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教育是“不平衡不充分”特征表现比较早比较突出的领域,早已成为社会的焦点,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得到根本性解决,仍面离巨大挑战,已成为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性控制因素。加速推动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
    2018-02-06 来源:《半月谈》
  •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第二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1月底在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召开,此次会议围绕“突破与发展——新时代教师教育的责任与使命”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交流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新观点、新实践、新成果、新预见。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以“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为题,从四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在未来各种复杂的形势.........
    2018-02-01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独立自主,追求平等自由,能够自食其力的“自然人”。——卢梭我们每一个人都受益于这三种教育我们生来柔弱,所以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无助,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愚顽,所以需要理智。我们出生时所缺乏的一切,我们长大成人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来自教育的馈赠!我们的这种教育,或是源自自然,或是源自人,或是源自事物。我们的身体与能力的内在发.........
    2018-02-01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 大学的价值:训练大脑会思考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深入人心,但是,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教.........
    2018-02-01 来源:不详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