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任何教师都不会与奇迹无缘。但要与奇迹结缘,你就要弹出爱心的红线,抛出爱心的绣球。这虽然还不是“充足条件”,但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不止一例的植物人因为得到亲人细心呵护而从梦魇中走了出来,重新拥抱美丽的人生。朱永新老师说:想告诉你,你的教育对象中没有“植物人”,你的奇迹并不那么难以创造!1.态度决定一切米卢神话虽然破灭了,但他给中国.........
    2018-01-25 来源:不详
  • 马云提“撤点并校”,到底什么才是适合乡村教育生长的路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对我国乡村教育来讲,建设优质的寄宿学校和‘小而美’的小规模学校,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选择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相比马云乡村教育计划中“乡村教师奖”、“乡村校长计划”得到普遍赞誉来说,马云新提出的乡村寄宿校舍、校车计划,却存在一定争议。.........
    2018-01-25 来源:澎湃新闻
  • 我们都是教育者,有着同一个情怀,因此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老师。今天,我来讲讲追求教育的真境界。一、教育为谁,是为了大人还是为了孩子?教育为谁?这是一个朴素的问题,其答案也是非常明确的,为我们的孩子。然而有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就偏离了这个初衷。再看一个现象,这是我们在很多学校可以看到的景观——陶行知的塑像、苏霍姆林斯基塑像,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好像.........
    2018-01-22 来源:中国网教育
  • “开卷有益,阅读引领青春”主题活动走进校园 昨天,作家周国平、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和北师大实验中学主办的“开卷有益,阅读引领青春”主题活动上与学生们探讨语文学习的意义、阅读在人生命中的重要作用。周国平说,语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而是让我们变成一个有根的人;语文课要学习的绝不只是知识,.........
    2018-01-05 来源:北京晨报
  • 我们总是赞扬孩子的成功,习惯为孩子的“赢”而鼓掌。这样就导致很多时候,就算不是比赛,只是同学伙伴们之间的一场嬉戏,孩子们也会较劲,非要争个输赢,傲娇的小脑袋都不肯低头,因为孩子们看重输赢背后连带着的教师、家长甚至同学的态度。但是没有永远的赢家。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种的挑战或者困难。早一点让孩子去练习如何面对这些“小插曲.........
    2018-01-04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 当人们觉得你不行,或者你做的不对,你已经走上一条正确的路。——保罗·格雷厄姆你可能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当人们觉得你不行,或者认为你做的事情不对时,你怎么做决定?放弃还是坚持?如果人们对你一直抱有这种态度,你怎样做出正确的判断,帮助自己确信做了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你没有虚度光阴。好吧,这篇文章会告诉你:当人们对你说“你这样做不.........
    2017-12-30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 12月23日,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四届年会暨教育创造美好生活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海内外的17位嘉宾围绕“激发教育活力”,发表了精彩纷呈的演讲,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参加了论坛,并与嘉宾交流,观看网上直播的朋友超过一百万人。  今天推出的是北大附中原校长、明悦学校顾问校长康健的演讲《明悦:中.........
    2017-12-27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 导读:12月23日,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四届年会暨教育创造美好生活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海内外的17位嘉宾围绕“激发教育活力”,发表了精彩纷呈的演讲,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参加了论坛,并与嘉宾交流,观看网上直播的朋友超过一百万人。我们将逐日推送嘉宾的演讲全文。今天推出的是一土学校创办人李一诺.........
    2017-12-27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  “马太效应”说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该书第二十五章有云:“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据此引申出“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马太效应”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经济领域产生着深刻影响,学校教育也不例外。“马太效应”在教育中的表现主要集中在教.........
    2017-12-29 来源:不详
  • 克里希那穆提,印度哲学家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当一个有学问的人依赖书本、知识和权威,借着它们以获取了解,那么他便是愚蠢的。了解是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因为整个生活是汇聚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 目前我们所谓的教育,只是由书本聚集见闻、.........
    2017-12-21 来源:《一生的学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