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每年三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规校纪被校方开除的二、三百人。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署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
    2018-02-06 来源:温商圈
  • 中共十九大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教育是“不平衡不充分”特征表现比较早比较突出的领域,早已成为社会的焦点,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得到根本性解决,仍面离巨大挑战,已成为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性控制因素。加速推动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
    2018-02-06 来源:《半月谈》
  •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第二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1月底在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召开,此次会议围绕“突破与发展——新时代教师教育的责任与使命”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交流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新观点、新实践、新成果、新预见。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以“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为题,从四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在未来各种复杂的形势.........
    2018-02-01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独立自主,追求平等自由,能够自食其力的“自然人”。——卢梭我们每一个人都受益于这三种教育我们生来柔弱,所以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无助,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愚顽,所以需要理智。我们出生时所缺乏的一切,我们长大成人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来自教育的馈赠!我们的这种教育,或是源自自然,或是源自人,或是源自事物。我们的身体与能力的内在发.........
    2018-02-01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 大学的价值:训练大脑会思考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深入人心,但是,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教.........
    2018-02-01 来源:不详
  • 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人生的智慧需要唤醒。一个优秀的老师能够唤醒学生的智慧。“教育教育,不仅是教,更在于育。”点燃别人心中的灯--优秀老师可唤醒孩子智慧“老师最重要的职责是发现人,每位老师都有机会点燃别人心中的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人们讨论很久,辩论很久。人到底生下来是好的还是坏的?我想人生下来可能一半是好的,一半是坏的,但是.........
    2018-02-01 来源:不详
  •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对《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行了解读,指出此次出台的意见有四大亮点和四大突破,以下是作者分享的观点......
    2018-02-01 来源:光明日报
  • 就在《PISA全球素养框架》发布前,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和技能司司长,“PISA之父“ Andreas Schleicher 于2017年11月24日做客华东师范大学大夏讲坛,做了《数据告诉我们,学校可以办得更好》的主题演讲。演讲中,他结合2009年以来PISA测试数据解读了当前全球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将中国在PIS.........
    2018-01-29 来源:不详
  • 一、发布背景2017年12月12日,经合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Directorat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零点项目(Project Zero)共同主持了《PISA全球素养框架》(PISA Global Co.........
    2018-01-29 来源:不详
  • 一、要给孩子最好的美学教育人生中,总有些苦闷靠知识、靠考试无法解答。在这个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人的情感挣扎似乎更加凸显。一个只是面对考试的孩子,可能很难有机会碰触到人性和真正的自我,这种挣扎也许会更加无处安放。我们一直期待可以给孩子提供最美好的文学、历史、天文、传记、电影、音乐... 就是希望可以给孩子扎根生活土壤的机会,也许在未来.........
    2018-01-25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