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马骏校长一直在执着地进行以陶行知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育创新,他们把指导思想称为PDC教育理念。PDC是英文Project(项目)、Drive(驱动)和Create(生成)的缩写。其基本含义是:用项目驱动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实践和体验、思维和意识;通过驱动,生成学生的经验与技能、素养与情感、态度与价值。其核心是让教育回.........
    2018-11-27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 赫尔巴特以来的教育学存在着这样一种传统观念,即把教育理解为一个对儿童和学生进行塑造的过程。这种塑造的教育观以基督教原罪说为深层理论基础,与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对儿童的隔离和改造的历史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继承与参与的关联。行为主义为塑造的教育观在20世纪的延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二者在否认和解构儿童主体性方面是一致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后喻文化的到来,.........
    2018-11-20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6年,教育部印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首次正式提出将人文教育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两年来,人文教育日益成为教育界仁人志士的共识,呼唤人文教育的回归,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朱永新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新人文教育的发展,在新教育实践中积极践行人文教育。本文选自朱永新在2018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的讲话,他相信对于人文教育的思考,是每一个教.........
    2018-11-20 来源:不详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近期,教育部制定颁布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配套的处理办法,这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师德素养,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筑牢师德防线的重要举措。......
    2018-11-16 来源:教育部网站
  • 改革勇气、课程整合、学习共同体是校长领导学校未来方向的3个关键点。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 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公民。因此教育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的变革而引起的社会经济的变革。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变革的时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已大大不同于上一代人。因此,对他们.........
    2018-11-1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 顾明远是我国当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家,曾多年担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及《中国教育学刊》主编。从教70年以来,他的教育思想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涵盖教育的各个阶段,触及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同时,他多次参与了教育法律的修订工作和教育方针、政策、发展规划的咨询工作,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组文章共四篇,分别论述了顾明远关于教.........
    2018-10-09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近些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轰轰烈烈,学生生活生动活泼,素质教育有所推进,但对课堂教学的改进似乎重视得不足。我曾经在多所学校听过一些课,教师的教学确有改进,但尚未达到满意的程度。我们到学校访问,校长往往会让我们看孩子们琳琅满目的作品、丰富多彩的表演。但等到课堂上听课,就感到不尽如人意,有个别教师甚至出现概念性的错误。于是我想说,提高教育质量.........
    2018-09-1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 我正要用同样自满的口气回答关于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的问题,差不多就在这时,我逐渐感到,从远处哲学家的长凳方向传来的声音失去了原先天籁的性质,变得急切刺耳多了。我突然意识到,我在倾听,我在偷听,我遏止不住地在偷听,我伸长耳朵在倾听。我踢了踢也许有些困倦的我的朋友,小声对他说:“别瞌睡了!那里也许有我们可学的东西。......
    2018-09-13 来源:《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 “脑科学与教育创新”大型公益论坛今年5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在论坛上做题为“教育规律的脑基础”的演讲,在论坛中袁主任认为,人的发展是脑不断构建的过程,教育就是在塑造学生的脑,所以脑的发展发育规律,也就是教育最大的和最根本的规律。......
    2018-09-04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 对未来学校的研究,应该坚持工具理性跟价值理性的统一,未来学校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探讨适应未来世界和我国发展变化的理想的学校。目前世界大概存在着两个失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失衡、人与人之间的失衡。失衡会带来许多挑战,比如生态的挑战、经济发展的挑战、安全的挑战、贫富分化的挑战、道德的挑战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的挑战,这一系列的挑战都可能会对人类持续.........
    2018-09-02 来源:未来教育家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