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在“教”和“学”中,AI 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将来的教育应该是往精准教育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学习,不管用机器人、数学模式或者STEM,最主要的是知道你想学什么......
    2017-05-30 来源:不详
  •   【2017高考进行时】  2017年高考进入最后倒计时阶段,今年也是浙江新高考录取的第一年。目前,招生录取准备工作已紧锣密鼓展开——公布了在浙招生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发布了招生录取方案,并开展了全覆盖的录取模拟演练;研发和使用一系列考试招生管理新系统等。  作为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试点省,浙江紧密结合省情特别是教育发展现状特点,经过两年.........
    2017-05-29 来源:光明日报
  • 教育孩子,父母要多些心思、多些心机。看看下面这位家长,就花了很多心思在教育孩子上面。里面很多故事,还挺有趣的。一、饮水机事件女儿快一岁时,对什么都好奇,尤其对饮水机的开关好奇,她外婆带着她很担心,一直看着并不停阻止,要知道这是很难的事,大人总有走开的时候,而女儿在学步车里是可以到处走动的。于是我决定不用看着了,饮水机的开关并不很危险,只要.........
    2017-05-29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打小就在传统大家庭里成长,最初的教育就是来自家庭。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深知,教育就是生命影响生命。一个生命是受别的生命影响而长大的。这种影响是无言的,有时候无言自通。对学校而言,最好的教育是教育者做好自己。对家庭教育而言,同样如此。现在不是学校教育浮躁,是从家庭教育到社会体系全浮躁教育其实并不复杂,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生命得到健康的成.........
    2017-05-28 来源:首都教育
  • 2013年,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以下简称“日教所”)向社会公布了以《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与能力的教育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为题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了立足本国、面向国际的核心素养框架:21世纪型能力。“21世纪型能力”是什么?“21世纪型能力”框架由基础力、思考力和实践力“三力”构成。“三力”关联程度很高,若用三个圆来分别表示这三种力的.........
    2017-05-28 来源:中国教师
  • 我的大儿子长得很帅。一天,他去朋友家玩。回来时,他那一头红褐色的漂亮头发愣是被染成了黑色。 我的内心一阵慌乱,却什么也没说。 “我还想做挑染,弄几缕红色的头发。”他若无其事地说。 这下我彻底无语了。眼前这个愣头青真是我的孩子吗?那一年,安德鲁15岁,在一所私立高中读十年级。虽然我试图理解他的各种奇怪行为,但安德鲁这一年来的变化实在太大,我.........
    2017-05-28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 从2018年开始,日本人口增长将进入新一轮的冰寒期,18岁人口将以2018年为拐点持续下降。日本少子高龄化的急速进展造成18岁人口的持续减少,将引发“2018年危机”。在全球信息化飞速发展下的竞争激烈与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的“外患内忧”中,在能够高效创造生产力的18岁人口减少以及整体人口减少下税收下降的时代中,如何有效分配资源、维系日本社会.........
    2017-05-27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转型之时,中国教育如何为经济发展创新助力?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如何理解中国的教育改革?如何理解教育之道?近日,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对话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就“中国的经济转型和教育转型”进行跨界论道......
    2017-05-25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对于教育目标,现在出现两种现象:一种现象相当程度地强调个人发展是为整个社会发展服务的;另一种现象又强调教育要为个人的发展服务。这样一来,就有一个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何统一的问题。国际教育局《处于争论和教育改革中的课程问题——为21世纪的课程议题做准备》的报告提出两者应该兼顾。所以,课程的教育目标很清晰,即兼顾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
    2017-05-27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 德国人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养儿童的义务明文写入宪法的国家。比起传授知识,德国人更注重传授技能,注重培养孩子一生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德国人看来,品德、人格、好的习惯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训导的,是从小让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懂得的因,才能收获获得的果。“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每个德国家庭教育的第一课。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从.........
    2017-05-27 来源:《遇见美好》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