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国际风向 >> 浏览文章

“21世纪型能力”是什么?看日本如何将核心素养培育落地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7/5/28 21:33:20  加入收藏

2013年,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以下简称“日教所”)向社会公布了以《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与能力的教育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为题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了立足本国、面向国际的核心素养框架:21世纪型能力。

“21世纪型能力”是什么?

“21世纪型能力”框架由基础力、思考力和实践力“三力”构成。“三力”关联程度很高,若用三个圆来分别表示这三种力的话,则是大圆套小圆,层层重叠,如下图所示。


“思考力”居核心地位

从上图可以看出,“思考力”居于核心地位。思考力是指“每个人自主学习、自我判断、形成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商讨,比较并整合自己的想法,形成更好的见解,创造新的知识,进而发现下一个问题的能力。” 思考力由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元认知、学习适应力构成。

“基础力”支撑“思考力”

支撑“思考力”的是“基础力”,它对促进思考力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基础力,即“通过熟练使用语言、数学、信息通信技术等来实现目标的技能”。基础力由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有效利用数学信息的数量技能、通过计算机有效运用信息的信息技能构成。这三种技能与所有的学科、领域均有联系,需要在全部的教育课程中有计划地进行培养。

“实践力”引导“思考力”

最外侧是“实践力”,它引导着“思考力”。实践力是指“在日常生活、社会和环境中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寻求对自己、社区和社会有价值的解决办法,并将解决办法通报社会,与他人共同协商讨论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认识到他人和社会的重要性的能力”。实践力涵盖调整自主行动和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生涯规划能力,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与他人共同参与构建社会的能力,还包括伦理道德意识和市民责任感等能力。 

以新课程编制原理统领核心素养定位

日教所课程编制项目组一致认为,日本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超越以教授读、写、算为内容的基础性教育目标,应设立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基于社会变化的特征和各国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日本的教育政策变化动向,日本将核心素养定位为课程改革的基础,将核心素养研究作为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鉴于日本现行课程结构与“21世纪型能力”框架之间存在的落差,日教所提出了与“三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编制基本原理,并就课程编制原理达成以下三方面的共识:

第一,为应对社会变化,把培养人共通的资质、能力作为教育课程编制的目标;

第二,把思考力培养、人际关系形成技能具体化,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

第三,为培养人的资质、能力,作为支撑的教科书内容有必要适度加深。

在日本,支撑新的课程编制原理具体化的载体是《学习指导要领》。它是日本学校教育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核心指导文件,是教科书编撰的重要法律依据,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学习指导要领》包括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学校分学科、分学年的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惯例,一般每隔十年,日本会进行一次《学习指导要领》的全面或部分修订。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