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智慧属于成人,单纯属于儿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要把性看作是美好的。性是美好的,爱情是珍贵的,一定要确立这个观念。......
    2017-06-11 来源:中国网教育
  • 美国的中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许我们真的有太多误解。每每想到的总是8点上课3点放学的各种轻松欢乐,却往往忽视了美国中学生在这背后的种种付出。8月17日,16岁华裔女孩田田将在上海音乐厅开钢琴独奏音乐会。先后师从钢琴家韦福根、秦川,以及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Vedakaplinsky),小小年纪的她,已是第三次在上海开独奏音.........
    2017-06-09 来源:文汇报
  •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钱学森。孩子犯错是常事,大多数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会火冒三丈,批评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对于孩子的“不知错而为之”,家长会厉声指责,教训孩子,希望他们以后能杜绝,少走弯路,少吃亏;对于孩子的“明知错而为之”,家长更会大发雷霆,表现出失望和不耐烦。其实,“.........
    2017-06-09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 中国人对名牌大学的迷信有多方面的社会原因。一般而言,我们要对一个人进行评价,需要真正地去了解他很多具体的个人信息,但这些信息经常是缺乏的。所以在中国社会,知道某个人毕业于哪所大学,特别是本科大学,就获得了对这个人智商或者能力的一种估计,其中包含有很大的信息量。相反在美国,我们得知某个人去了某所大学,对于判断这个人的能力和智商而言,其信息量.........
    2017-06-09 来源:《科学队长》
  • 当今学校的组织结构是现代制度的产物。现代管理制度与教育效率强调规范化和结构化,但现代学校的这种“流水线式”教育模式,在面对信息技术时代的个性化教育要求上,已经落后于时代。在今天,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天赋素质开展个性化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正在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价值追求。这一教育理念.........
    2017-06-08 来源:中国教育报
  • 陶行知把70种生活力归为五类,即健康生活类、劳动生活类、科学生活类、艺术生活类和社会改造生活类。这样的生活力内涵体系,把具有层次性、时代性、多样性、共性和个性等纷繁众多的生活力统一到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和改造社会的精神等五个方面,即核心生活力五要素。陶行知“六大解放”的独创性见解,为培养学生生活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2017-06-08 来源:中国教育报
  • 顾明远举例说,养育孩子很大程度上与养水仙花很相似,前提是了解水仙花的习性。水仙花喜欢冷,要是被放到室温较高的地方,就会“疯长”,而将其放到温度低又能晒到太阳的地方,才能长得好、开出好看的花朵。教育孩子说到底也是观念问题,要明白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知道在哪些地方下力气。同时,家长也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和学校一起努力培养优秀的.........
    2017-06-08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我们在寻找那些从未存在过的人”,这是特斯拉公司2014年6月在推特和微博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特斯拉在搞标题党。点进去发现,他们招聘的真的都是这个世界闻所未闻的职业,比如超级充电方案研究员、产品交付体验师、家用充电专员……这都是些什么鬼?联想到在《移动风暴》这本书里看到的场景:在第一代苹果发布之前,为了让这个世界没见过的.........
    2017-06-08 来源:中国教育报
  •   一、培养儿童的责任感  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
    2017-06-07 来源:不详
  • 1.我们为什么对教育这么焦虑?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
    2017-06-06 来源:《让孩子心悦诚服》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