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我的同事周森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8%和30%的故事,意思是说央属高校的本科生只占全中国本科生的8%,但是这些央属高校的资源占据了整个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30%。......
    2021-06-10 来源:精神小憩
  • 年轻一代有一个拾根的轨迹。他们远离自己的土地,到远方去发展,可同时又脱离了土地的文化,脱离了父老乡亲。所以, “认识脚下的土地”是乡村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我就提出了一个口号,‘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历史’,要在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历史里去寻求永恒。这同时是一个重大的教育命题,我们不仅自己要寻求,也要孩子去寻求、去懂得,这会是人一生的基础。”......
    2021-06-03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 教育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觉得这个事情真的挺值得研究的。我用“样子”这两个字,指的是教育家应该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素养、特征或者是特质。今天的教育家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素养呢?我结合陶行知的思想给大家做一点介绍。一、陶行知的观点陶行知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讨论教育家的素质。在他看来,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只会运动,.........
    2021-06-03 来源:人民教育
  • 本文以西方社会,尤其是英语社会有关教师专业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教师专业特性的各个方面,包括专业的一般定义及教师的专业特征、专业知识、专业操守、专业成长等,认为在世界各地,教育是一个体系,但是教学却没有体系。中国的教研,是一个少有的教学体系。不止如此,教研其实也是教师专业身份的象征,而教研所包含的种种内涵和使命,也可以说相当于西方的教师专业.........
    2021-06-03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实践呼唤着知识,知识呼唤着教育,教育通过对知识的筛选、传播、分配、积累和发展为实践服务,推动实践的发展,并由此使实践产生更多、更高、更复杂的知识需求。这就是实践、知识和教育之间的辩证法。正是借助于这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历史发展,个体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乃至人类的文明才能从一个台阶迈上另一个更高的台阶。知识呼唤着教育。从个体角度来看,只有借助教.........
    2021-05-31 来源:《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
  • 5月29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联合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搜狐教育主办的 “振兴乡村教育公益论坛暨《大山里的未来学校》新书分享会”于在北京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举行。活动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朱永新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朱永新认为,乡村学校的发展当下有几个很重要的因素应该引起关注.........
    2021-05-30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 教育的过程,是生长,而非加工。生命有其内在的生长力量。每个孩子都如同一颗“种子”,只要提供给它必要、充分且适合的土壤、阳光、水分和营养,并保护其不受外力伤害,它就能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与结果,长成它最好的模样。教育,就是要提供这种外在的良好的成长环境,让生命的内在成长力量与外在良好环境进行有效互动,通过外部环境去唤醒、激发、滋养、支持、.........
    2021-05-30 来源:教师博览
  • 作业,一般指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目的布置并且由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业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领域,是社会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主要窗口,也是实施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对于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减轻课业负担、巩固学习内容、发展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品德修养、.........
    2021-05-27 来源:《未来教育家》
  • 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战略任务、发展方向,也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和教育实践的时代命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素质教育”。这是素质教育自提出以来的重要新论断,也是素质教育理论、实践和作用的空前提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
    2021-05-25 来源:人民教育
  • 到今天,我已教了四十多年的书了。我十八年在松江二中,二十二年在复旦附中,可以说,我是教了一辈子的书。杨澜采访我时问我,这几十年来你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我说最得意的是:一,我这一辈子能做个教师;二,我这一辈子还没有被评到过先进。我的简历大致如此。基础教育,让“人”不见了今天我讲的题目叫《“人”是怎么不见的?》。......
    2021-05-24 来源:靠谱英语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