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就像教育不是万能的一样,教师绝对不是全能的。社会不该对这样一种普通的职业给予过多、过高、过重的要求,业内的管理者和教师自身更应该思考职业的基准、边界。一、教师职业的基准、边界。社会转型推动了教育转型,而教育转型必然带来教师职业的转型。 转型意味着变化,变化可能由两部分构成:减少些什么,增加些什么。本文先讨论减,后讨论加。 有关教师的标准很.........
    2016-09-09 来源:《构建教育新模式》
  • 为什么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辛苦和心血,大家还是对教育的评价不高,孩子们仍然纷纷到美国和欧洲留学?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为什么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辛苦和心血,却依然可能面临学生家长的谩骂、甚至学生的拳头?为什么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辛苦和心血,却挣得比别人少,住得比别人窄,过得比别人拮据?  ……  在这个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一定.........
    2016-09-09 来源:中国教师报
  • 任何评价都会涉及评价标准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不重不漏”。“不重”,即不重复,各个评价指标之间不存在重复、包含、交叉的现象,以避免统计学上的重复计算;“不漏”,即不遗漏掉评价指标应该覆盖的所有方面。同级的各个指标之间是并列的,相互补充的。当然,同级指标的各项可能在统计学上的权重也不一样。什么样的学校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涉及.........
    2016-09-08 来源:互联网
  • 9月4日—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召开,全球聚焦杭州。人杰地灵的杭州,让世人赞叹。而浙江的教育也一直是走在全国教改的前列。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能配得上这方水土?浙江的教育到底什么样?一、美丽浙江的美丽教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中国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杭州的诗句。800多年之后,浙江高校的4000余名大学生,从诗中.........
    2016-09-06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
  • 导语:中国的根基在农村,农村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教师!与外来的“公家人”不同,他们是生长在农村社区的村里人,看守养育的是自己的娃。今天,我们特别需要认识这种“乡土教师”的价值,在这些最偏远、贫困的乡村,只有这样的教师才可能扎根生存,成为“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教师。然而,这些无可替代的乡村文明播火者,或许正在成为无可传承的最后一代。.........
    2016-09-05 来源:互联网
  • 我是 《光明日报》 的记者, 在中东学习工作了半个世纪, 67岁才离任, 最后 11 年是在以色列工作, 有很多对比和感触。以色列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 伟大的国家。它最初是一个很小的游牧部落, 当初也就几百人, 但是它向人类贡献了《圣经》, 成为中东古文明和三大宗教的一个摇篮, 成为文明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柱。它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我们经常用.........
    2016-09-05 来源:当代教育家
  • 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一点:美国的课堂充满讨论、辩论和自由提问。教授们鼓励学生根据提前布置的阅读材料自由提问、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前人的观点。这种教育方式背后蕴含的丰富理念至少可以归纳为两点:......
    2016-09-05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   近年来,许多人出于对国内教育的失望,把目光投向外部,非常推崇国外特别是美国的教育,经常建议用美国的教育模式取代现行的教育模式。每一个国家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都有值得他人学习借鉴的地方。自二战以来,美国的教育成功取代欧洲,达到了辉煌的顶点,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学生,自有其非比寻常之处。但我认为,推崇应当建立在真实了解的基础上,借鉴.........
    2016-09-05 来源:光明微教育
  • 又到了9月开学季,莘莘学子再次投入寒窗苦读状态,不由让我再次思考中国高校的教学方式,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让他们最大化学习吸收知识和提升他们的全面素质和竞争力。我在国内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学业,又到美国从高中读到大学研究生,对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有一些切身感受。这些年常与在国内就读大学的朋友交流大学生活,对比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颇.........
    2016-09-05 来源:南方都市报
  • 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受重视程度正在变得越来越高。但不少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上都存在不少困惑和误区,我们该如何做家长呢?警惕当代家庭教育四大误区:一、过分期望。我刚才说的功利化的之外,另外一个就是“过分”。家长谁生孩子都想,我这是精英,我要把孩子培养成功,要在社会中出类拔萃,然后培养培养,到了中学一看,完了,一般人啊。再上大学,.........
    2016-09-05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