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近来基础教育领域有一个热门话题,即核心素养。各种各样的会议论坛、不同类型的报告以及大大小小的文章讲话,核心素养都是一个关键词。它甚至成了中国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的主题。我体会,这一波关于核心素养的讨论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深化,也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具体举措,反映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专业进步,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特别是这种核心素养的研.........
    2016-08-21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不能有人文素养。何谓“素养”?关于“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很简单:“平日的修养。”百度百科里的解释稍具体一些:“素养,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如果从中国文字辞源的意义上来“说文解字”,会更有意思:“素”为未染色之丝,“养”乃长久的育化。在今天,“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
    2016-08-21 来源:《未来教育家》
  • 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未来已来!作为计划经济留下的最后一个堡垒——学校教育,正遭遇“自时代”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代学校教育和未来学校教育该如何调整自我,重建秩序,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话题。自时代,发端于自媒体。自媒体(We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自媒体时.........
    2016-08-21 来源:《未来教育家》
  • 当校长的这几年,有人问最难的地方是什么?我说差异。看这三个小朋友,最右边的这个小朋友能算圆周率两千位,但有轻度的自闭症,现在还不能吃学校的饭,充其量喝一点汤而已。当他来到你的班级,你怎么办?......
    2016-08-21 来源:互联网
  • 教育部年初推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了包括改善乡村教师的物质待遇、精神需求、社会地位和发展需要等种种倾向性规定。随后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的通知》,教育部与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颁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使我们在教育.........
    2016-08-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各地政府都把升学率作为自己的政绩,不少地方政府把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标准。有的重点学校高考成绩不如往年,校长立马就会调离岗位。“应试教育”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1. “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提倡教育,任用贤才,起到了进步作用。科举制度摒弃了世袭制和用人唯亲的弊端,它激励庶民百姓通过学习,进入.........
    2016-08-19 来源:互联网
  • 叶澜:基础教育的发展,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 【精彩导读】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把自己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更多看作需与供的关系,更多要求教育提供各自心目中的优质服务,而很少思考自身应承担的教育责任。 基础教育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作者简介】叶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终身教授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如何在已有基.........
    2016-08-18 来源:人民日报
  • 顾明远:五种反教育行为,校长和教师要坚决与之斗争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的职责是敬业爱生,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时时出现上述那种教育,笔者把它称为“反教育行为”。 曾看到一张照片,标题是“差生伺候优生吃饭”。画面说明是,某校夏令营为了让学生“体验人生百态,把握自我命运”,根据学生的表现打.........
    2016-08-18 来源:互联网
  • 朱祥烈: 为了孩子的自由成长  教育理念  把自由成长的时空还给孩子,办孩子自由成长的学校。  教育名言  向下生长,培养发展力”“向外生长,培养适应力”“向上生长,培养创新力”。  精彩回放  朱祥烈,四川省优秀校长,成都市特级校长,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他1985年参加工作,1998年开始担任校长,先后在多所学校主持工作。31年的.........
    2016-08-17 来源:教育文摘周报
  • 我国教育发展到今天,成就显著,但也弊端多多,有些方面积弊甚大。我们的教育需要更加彻底、更为系统的改造。教育之所以需要彻底、系统的改造,一是因为社会变了,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经济形态发生根本变化,国际竞争空前加剧,科技创新日益重要,国家发展面临空前压力。二是因为人变了,首先是公众的期望值变了,国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渴望.........
    2016-08-16 来源:互联网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