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可避免对阅读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手机阅读能否替代书本阅读?爆红的大众书又能否替代经典著作?在汪涌豪老师看来,所有的经典都指引人找到自己的路,所以,读经典绝对不是一个高大上的抽象命题。本文系汪涌豪老师在“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第四季)系列讲座上的演讲,原载“上观新闻”,特此刊发,供读者思考。......
    2020-04-18 来源:未曾读
  • 教育和技术融合的道路充满崎岖和波折,也会有坦途和顺境,同时也存在很多共享通道。美国学校网络联合会(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发起的基础教育创新计划,邀集100多位教育领导者、研究者、技术专家和变革专家来探讨和明确2020年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挑战、趋势和技术应用。《2020基础教育创新驱动力报告》.........
    2020-04-1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 2019年年末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演化为一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导致全国中小学生停止正常学校教育生活已逾两个月。大多数省份将在四月份陆续开学,开学后学校层面教与学的矛盾加大,各科教师都面临着抢时间、要成绩的压力,学生则面临着多重心理压力。这提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把中小学生疫情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复学后的头等.........
    2020-04-17 来源:人民政协报
  • 2020年的开端非比寻常,这场全球共同经历的抗疫行动注定将载入史册,而我们所有人,包括教师与学生正是目击者。面对人类世界进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教育能做什么?面对世界这本活生生的教科书,教师能做什么?......
    2020-04-16 来源:人民教育
  • 中国的疫情报告依然在每日更新,世界疫情中的确诊数字与死亡数字还在激增,疫情的范围已经遍布全球。各种迹象在告诉我们:人类已经进入了与病毒共存与疫情长期作战的时代,这个时代有人称它为“后新冠时代”。 后新冠时代的我们,需要改变诸多生活方式:保持社交距离,加强个人卫生,减少聚会和出行,以网课视频替代亲密无间的交流; 后新冠时代的我们,可能面临有.........
    2020-04-16 来源:诗坚公号
  • 由于曾经遭受过的“不安”人生,当代家长往往会将成功与金钱挂钩,并衍生出用成绩与工作,作为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志。这种畸形的成功观,恰恰导致孩子的人文素养缺失与精神问题频现。要想破除这种不安感带来的伤害,家长在培养孩子视野、思辨与交流能力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热爱,陪伴他们走向成功。......
    2020-04-16 来源:《美国教育和升学秘籍——“哈佛爸爸”深度解析中美教育理念》
  •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学习贯彻《意见》,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落地落实,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
    2020-04-14 来源:中小学管理
  •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加深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让世界各国看到了中国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伴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中美间在疫情前后的“合作”与“较量”,也为疫后俩强在未来世界的影响力和彼此间的互动,埋下了很重要的“伏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国际教育也将面临转型,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都会要有一定的调.........
    2020-04-13 来源:新学说
  • 导读:追寻真理需要持续的验证和重新评估,需要不断地论证、挑战和辩论。做出判断和评估事实的能力,以及在新事实面前虚心学习和自我成长的意愿。本文为2017年在哈佛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对新生的致辞,在她看来,“教育,就是确保孩子能够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当前,人类正在面临全球危机——.........
    2020-04-11 来源:哈佛大学官网
  • 美国:构建“家庭-社区-社会”一体化劳动教育模式。美国借助家庭、社区、社会三位空间,构建了美国特色的一体化劳动教育模式。美国以“家庭”为基础的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作为家庭组织成员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品质以及劳动精神;以“社区”为中心的劳动教育关注于中小学生“走出家庭”,培养学生与他人协同学习、互助工作的技能,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社会实.........
    2020-04-10 来源: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