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阅读重要吗? 恐怕没有人会说“不”。当一个小孩掌握基础的拼读规则、学会辨识文字时,“阅读”就成为伴随他一生的事情。幼年时,他们需要阅读启蒙读本,获得进入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学生时代,他们需要阅读教材与课外读物,培养理解与思辨事物的能力;进入工作后,也需要阅读相关材料、报告和书籍,既为了能够在某一领域内有所建树,也为了跟上这个日新月.........
    2021-12-25 来源:阅读时代
  •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教育活动始终围绕教育关系运转。良善的教育关系并非只是达成优质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即是目的。本文是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纪大海,就教育中的核心关系以及如何构建理想教育关系进行思考。......
    2021-12-23 来源:四川教育杂志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在一次演讲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这个从小立志成为人类未来做出探索的商业奇才, 正是在远大志向的引领下,一次又一次获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而仰望星空的他,也不忘脚踏实地,在无数次的失败中,耐心追寻着成功的机会。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足够的内驱力,普通孩子也可以做出非凡的成就。......
    2021-12-22 来源:博雅小学堂
  • 2月4日-12月5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举行第八届年会,主题为“中国教育大变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分论坛“双减”论坛上做出了题为《“双减”的主旨与边界》的演讲。......
    2021-12-22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 ,“双减”便无法治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就提出把课程砍掉1/3,减轻学生负担的提议。学生负担过重,一是身体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二是没有时间关心国家大事,没有时间进行其他的活动,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阻碍学生真正的发展。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首先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思想品德。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睡眠不足,.........
    2021-12-17 来源: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 教育研究是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的支撑力量,加强和改进教育研究,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教育研究范式也应当与时俱进,坚持以.........
    2021-12-13 来源:中国教育报
  • 12月4日-5日,主题为“中国教育大变革”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企业家、地方教育管理者及一线校长、教师等40余位专家、学者秉持“凝聚社会共识,推进教育改革”的教育情怀为教育奔而呼,凝聚成教育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力量。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项贤.........
    2021-12-13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 我认为,能够找到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起点,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智慧之一,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真正懂得课堂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备课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都要按照学情、课程标准、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备课。通过备课,教师会对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应该采取的策略、手段以及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做出规.........
    2021-12-11 来源:中国教师报
  • 12月4日-5日,主题为“中国教育大变革”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企业家、地方教育管理者及一线校长、教师等40余位专家、学者秉持“凝聚社会共识,推进教育改革”的教育情怀为教育奔而呼,凝聚成教育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力量。杨东平,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
    2021-12-10 来源:不详
  • 在国家大力推进“双减”政策的今天,中小学师生的在校时间相对以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成为当前社会大众和学校教育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在众多相关讨论中,很多人都认可“双减”推行后素质教育应该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只有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才能避免中小学教育重新背上沉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重风险。这个观点的总体方向是没.........
    2021-12-10 来源:群言杂志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