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我们如何才能实现教育公平?摇号是解决教育公平的最好方法吗?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聂宇认为,我们只有理清不同教育阶段的不同功能,才能在实现教育公平这一社会问题上达成最大共识,辨析哪些手段可以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
    2022-08-10 来源:知识分子
  • 学期末,一位教育专业博士来聊天。作为一所知名国际学校的IB课程主管,她谈到以能力为中心的IB课程设计,也谈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与教,以及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困惑:如何引导自我中心的学生走出舒适区,在成长的小欢喜与小烦恼之外,在碎片的经验、淡薄且易变的关系之外,体察不一样的人生,走入更宏阔的精神世界?她到风景名胜,或者人文荟萃之乡,常能感受到先.........
    2022-08-08 来源:教育家
  •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教育治理方式的创新和治理水平的提高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该研究阐述了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路径及其必然影响,重点从“为教育数字化的治理”和“对教育数字化的治理”两个维度讨论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原则和内容;揭示了教育数字化与其他各行各业数字化不同的本质特征,强调教育是人和人的互动,教育离不开.........
    2022-08-05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 谈教育为谁服务要为儿童服务,而不是为儿童做主有学者说,人类文明的进化有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现了人,将人从神的笼罩下解放出来;第二个阶段是发现了女性,将女性从男性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第三个阶段是发现了儿童,将儿童从对成人的依附中独立出来,世界更加充满阳光和美好。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第三个阶段,发现儿童的阶段。我们研究中国的基础教育,必须.........
    2022-08-03 来源:中国教师报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是为了落实党和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它既顺应了国际母语教育变革的新趋势,也符合语文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此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确立了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建构了结构化课程内容,开发了表现性学业质量标准。落实课标修订稿,需要系统全面地把握其各部分内容,厘清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不同实施形态,建构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的“.........
    2022-07-31 来源:全球教育展望
  • 教育财政研究简单说就是研究有关教育的钱。今天我想谈几个问题:第一,中国高等教育的迷思。我的同事周森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8%和30%的故事,意思是说央属高校的本科生只占全中国本科生的8%,但是这些央属高校的资源占据了整个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30%。美国有一个研究高等教育史的教授研究了大西洋两岸欧洲和美国的高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的资源分.........
    2022-07-31 来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 7月20日,北京市宣布,今年9月秋季开学后,全市所有区将开展教师交流轮岗。2021年8月,北京市宣称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东城区、密云区为首批试点区;今年4月,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大兴区、延庆区、门头沟区6个区也加入其中。该消息一出,坐不住了的除了各学校的教师们,还有买了学区房的和要买还没买的家长们。不少舆论认为,这是.........
    2022-07-31 来源:中国网
  • “双减”政策是国家治理义务教育内卷化的重典。步入后“双减”时代,义务教育仍面临内卷化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供给侧难以满足家长们不同类型的“需求焦虑”;资本逐利性引发的变相补课行为仍在扰乱教育生态;非学科类补习可能会成为“内卷”的新风口。这些风险的可能成因存在三个层面:过度的分数比较、不合理的中考考试评价方式以及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因素.........
    2022-07-29 来源:搜狐教育
  •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年来,这场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动了校内校外教育体系的全面重构,正在加快推进我国高.........
    2022-07-29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双减”进入深化落实阶段的一年,也是与2022年新课程方案与新课标颁布的交汇之年。学校对“双减”一年成效的回顾总结与现实研判,事关“双减”目标的达成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清华附小在一年的政策落实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双减”要在学校教育功能的完全实现中落实,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思维或者割裂措施的简单合并。落实“双减”的根本在于.........
    2022-07-28 来源:人民教育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