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思维碰撞课堂研究所 >> 浏览文章

蜕变:“思维碰撞”课堂再出发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 崔成林 已有0人评论  2019/2/11 8:28:08  加入收藏

2018年,基于深度学习的“思维碰撞”课堂深化研究,即“思维碰撞”课堂2.0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继2014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之后,“思维碰撞”课堂升级为“思维碰撞”课堂2.0后再获肯定。那么,什么是“思维碰撞”课堂?其2.0版具有哪些特质?本期特别关注“思维碰撞”课堂。

“思维碰撞”课堂是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八年磨一剑”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它是一种以思维差异为资源,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以交互反馈为保障,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现代课堂范式。

碰撞即论证,思维碰撞过程的本质是论证。思维碰撞是一种两个人或更多人从支持或反对的角度寻证、辩护、比较和发展彼此观点的语言活动。

碰撞即对话,思维碰撞的形式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多维对话。思维对话有两个层次:低层次思维对话——展示共享,是信息的交流与互补;高层次思维对话——碰撞共振,是智慧的互动和共生。

早在2011年,泰安市实验学校基于此前省级课题“新双基教学实践研究”,集全校之力瞄准现代教学前沿方向开启“思维碰撞课堂建构与实验”。经过4年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思维碰撞”课堂“432”架构:“4”即4种组织形式:个体学习、同伴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3”即3种课程载体:微课程——用于前置学习、学业纸——课堂活动纸、思维导图——用于归纳整理;“2”即两个学习工具:双(多)色笔——用于学生记录自我思考(含反思)、他人(组)观点或批改、修正答案,记录纸(计分纸)——教师上课记录学生表现和教学问题的速记单。

凭借此项课改成果,泰安市实验学校于2014年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守成容易创新难。打破“满堂灌、课后练”的应试教学模式之后,是到此为止还是再寻突破?这种抉择确实很难。面对这种艰难选择,学校校长程和方语重心长地说:“小富即安,不应是我校风格,要义无反顾,勇敢面对深层问题,把‘思维碰撞’课堂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教改品牌,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于是,泰安市实验学校步入了“二次教改”,他们“打开每间教室的大门”,利用“课例研究”,集中力量磨课、观课、议课,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研究,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研磨,继续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在问题解决中改进。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已有成果“动手术”:不囿于合作学习的范畴,深度把握思维教学特征;改革传统教案和流行学案,创设基于评价的深度学习设计……打造出升级版的“思维碰撞”课堂2.0版,鼓励学生质疑思辨、平等对话、百家争鸣、遵守规则、承担责任……目标指向破解核心素养难以落地的难题,实现教学质量与课堂活力、学生素养与教师专业的“双提升”。

这样的课改模式,不拘泥于教学流程与环节的改造和变动,而是立足课堂文化和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追求“一科一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环节设置,“没有固定流程,但有基本节奏;没有固定模式,但有基本方法”。

如果说,最初的“思维碰撞”课堂依然属于基层学校模式建构的“课改1.0”版本的话,那么如今的“思维碰撞”课堂2.0,显然已经升级到重视思维品质培养的现代学校课改新样态。泰安市实验学校正是在不断的课改探索与研究中改变了“重环节、重模式、重外在形式”的思路,实现了以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以课例研究为基本手段,围绕备课、上课、评课三大基础工程,完成了一次系统变革,建构了完整的现代课堂升级版。

备课体系的变革。过去的教案是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我编写上课的剧本”,难以把控“学生有没有实现学习目标”,无法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精准化。泰安市实验学校创立的“基于评价的深度学习设计”,把教学目标改为“让学生能看懂、能实现、可操作、可测评的”成果指标,一是“还原学习目标本来含义”,回归成果导向的教学本质特征;二是“一切服务于学生学习”,让学习目标发挥导学、导评的作用;三是指向“让学生产出精彩思维成果”,以学习产品的诞生引领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幸福度。

与传统的教案及当前部分导学案以习题为主、侧重训练不同,基于评价的深度学习设计需要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解决”设计解决的方法和路径,即活动设计,再根据问题解决质量要求和活动效果标准进行评价设计。同时,实施逆向设计,嵌入学习性评价,以课堂全程评价保障高质量学习的实现,走出了“改课影响成绩”的思维误区。

这种学习设计,教师成了“问题化学习设计者和课程开发者”,寻找到教师作为“专业化人才”角色定位和作用价值,突出了教师整体化思考、结构化设计,突破了传统教案“备课不知道聚焦什么、设计什么”的突出问题。“优质问题、主题活动、嵌入评价”是学习设计的着力点和聚焦点,它对应了“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引领教师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三角”支架,支撑学生在课堂发生真实学习。

在这种“创作化”学习设计中,“教案”成了教师的个性“作品”,充分体现了创造性劳动的特性,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和难以“增值”问题找到了出路。可以说,“思维碰撞”课堂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视角代替了教师视角,学习设计取代了讲授设计,颠覆了“从教的视角写教案、编学案”的传统思维。

上课体系的变革。“思维碰撞”课堂2.0教学观念从“贮存”到“产出”,以学习产品为固着点组织教学行动,让学生在搜集、探究、展示、反馈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启迪思维、提升智慧,并通过获得“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让学习者积累解决问题的实践智慧。

在小学三年级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随后又有许多学生质疑、补充……思维对话渐次深入下去。“你是怎样理解的”“你们组的观点是……”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发现者的位置。在一节初中地理课上,学生围绕“黄河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一辩题,正反双方展开激烈辩论,学习就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走向深度……

“思维碰撞”课堂采用“交互反馈”策略,此策略利于促进课堂深度对话,催生精彩观念,“学生不拘泥于一己之见、一家之说……学生之间应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从广泛的知识中引出新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利于培养学生基于证据判断和评估事实的能力。

“思维碰撞”课堂遵循了思维性教学原理:动机激发、认知冲突、社会建构、元认知、应用迁移,以“思维引发——思维碰撞——思维迁移——思路归纳”为问题解决的基本路径,并借用广义的“思维导图”引领学生实现知识结构化。任何课堂都是多样化策略的综合体,“思维碰撞”课堂除了突出“问题化学习”特征外,还强调“三声”“三话”“三交”的课堂文化,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化辅导,努力实现高质量高品质的课堂改造目标。

评课体系的变革。泰安市实验学校还制作了“‘思维碰撞’课堂2.0观课量表”,此“量表”共设计了课堂观察和诊断的8个维度,即成果指标的设计与运用、优质问题的设计呈现与解决、围绕主问题整体设计课堂学习活动、学习过程评价的设计与运用、“交互反馈”策略的有效实施、小组学习的学习活动方式、思维导图和学生问题单的运用、教学结构与课堂文化。通过“量表”改造观课、评课方式,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把课堂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体来说,“思维碰撞”课堂2.0突破了深度学习从理念到实践的桎梏,实现了教学价值、教学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突破。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曾评价,“思维碰撞”课堂关注批判性思维,呈现了丰富有序的内容、多元参与的思考,是一种关注生成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思维碰撞”课堂成果已辐射全国28个省份,在国内近70所学校实验推广。泰安市实验学校将高举深度学习大旗,在不断自我蜕变中一次次获得重生。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