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6/4/1 9:09:02 加入收藏
三.成果主要内容
1.改课策略
以“组织学习”为基础,以“思维碰撞”为亮点,以“一科一模”为特色,建构凸显思辨特征的个性化课堂。
2.基本要义
“思维碰撞”课堂,是一种以思维差异为资源,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以交互反馈为保障,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反思能力的教学方式,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
碰撞即对话(广义):即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对话,包括学生与自我对话(知识入脑和输出是人内部思维的两个碰撞点)、与他人对话(同学、教师等)、与课程文本(资源)对话。碰撞即论证(狭义):是一种各持己见的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交互形式,是两人或更多人从支持或反对的角度寻证、辩护、比较和发展彼此观点的语言活动。
3.内涵解读
①以“思维差异”为资源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是“思维碰撞”的源泉,也是课堂呈现多姿多彩的推动力。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差异,学生之间也是如此。尊重差异是一种本质的回归,课堂上,问题不同、观点不同、理由不同、结论不同、思路不同、答案不同、评价不同……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的理解角度、深度、广度不同,这种差异对实现学生的思维碰撞极为有利。此外,由问题情境引发的教学冲突、质疑或充分暴露的错误,这都是难得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不断地追问,引导学生去探究、反思,打破思维定势形成思维成果。“思维碰撞”课堂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高潮迭起、火花迸射、情感交融、张扬个性。
②以“多维对话”为形式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认为,所谓“学习”就是同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由三种对话实践——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同伙伴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构成的。
对话过程,需要双方的合作,正如弗莱雷所说:“如果别人不思考,我也不能真正思考。我不能替别人思考,但没有别人,我亦不能思考。”为此,对话不是强制的,不是被人操纵的,不是对话双方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在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基础上的交流。“你一言我一语,没有达成相互的理解,这实质上是一言堂式的交流。”
③“全程反馈”为保障
前苏联心理学家节昂列夫认为学习由三个基本环节组成:(1)定向环节(即“感受环节”或“输入系统”);(2)行动环节(即“运动环节”或“输出系统”);(3)反馈环节(即“返回系统”或“回归式内导系统”)。反馈环节指的是执行环节动作结果的回归式内导系统。这种回归式内导系统的作用在于对行动结果进行检验、调节和认可。所以,反馈环节的功能主要是校正行动。
教学即对话沟通,沟通是传递→过滤→接受→反馈的环回过程。碰撞只有在接受者反馈时才会发生。“思维碰撞”课堂认为,学生不仅是我们的教学对象,还是向我们反馈教学信息的学习主体,教师要将反馈的权力归还学生,才能形成有效的生生对话与互动。
④关注“批判性思维”活动
思维活动只有伴随批判,才是清晰的,不盲目的,会减少许多错误的发生。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思维方面有很多优点,比如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态度;意识到偏见、歧视的存在,并注意克服这些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观点,理解他人,善于倾听,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等。“思维碰撞”课堂,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讨论和辩论,并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思考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观点,通过相互质疑,相互立据反驳,回归本真的课堂活力,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藉此纠正学生消极、保守、多错、低效的不良思维习惯。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