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新冠疫情下对教育的反思,正渐成景观。然,虽“望之蔚然”,尚未能以“深秀”许之。今天看到一则视频,大意是,复课了,老师敲黑板,“神兽”归位,一切如常,最后视频以“开始考试”刹尾。对教育的反思,由于一定程度的“符号”特征,也许还会滑行一阵子。但是,反思形成的一些初步议题,能否因为新冠疫情而“议程化”,持续推进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学理论建.........
    2020-05-13 来源:《基础教育》
  • 我是1979年上小学的,到今年正好是40年。这40年来,正是祖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40年,因此我也有幸目睹了各行各业产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40年,我几乎一步也没有离开过校门,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留校工作,一直在学校学习、生活和工作,是教育领域40年来变革的亲身经历者,又由于从事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也得以有机会考察了国内外.........
    2020-05-13 来源:《未来教育重塑研究》
  •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从教,就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工作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形成了加强教师招聘补充的政策组合拳。这既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心关爱高校毕业生的务实之举;也.........
    2020-05-13 来源:人民网
  • 2020年1月到现在,疯狂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到了基本控制,在国外还没有看到疫情下降的明显的拐点。回顾三个来月的战“疫”历程,回想“停课不停学”期间的日日夜夜,我深刻感受到,这次疫情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值得每一个教育人深刻反思。疫情犹如一次“大考”,我们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把握教育规律、顺应学习规律,才能在大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0-05-1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 无数人感叹天赋的差异,教育造成的差别却远远超出先天的禀赋。无数人强调知识改变命运,却常常忽视比知识技能更为根本、更为隐形、更能决定命运的,是一种关键力量——习惯。我们每天早晨大约几点起床?洗脸是用温水还是冷水?挤牙膏是用左手还是右手?上班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到了单位首先干什么事情?这一连串的行为,是精心思考以后的安排,还是不假思索的习惯使然.........
    2020-05-08 来源:中国教师报
  • 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控制疫情只有通过疫苗的开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在大力研发疫苗以及药物,中美两国处在新冠疫苗研发的第一阵营,能否在短时间内研发出药物或疫苗,其实背后是科技的力量以及创新的能力在支撑。近两年,贸易争端、新冠疫情等事件,让全球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的声音四起。在作者看来,这种局面下,中国更应该拥抱世界,推出.........
    2020-05-06 来源:知识分子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对教育焦虑现状背后的深层逻辑做了一场专题演讲。她认为,当下教育已进入“龟兔赛跑2.0版”。中国教育嵌入全球化之中,在人民对教育的多重期待中:既有平等主义的诉求,也有经营、投资乃至洗牌的中产阶级策略,还有精英阶层对其继承人严格的传承与庇护。在“二代们”多元的教育期待与教育选择后,是各种社会力量在对“素质教育”的定.........
    2020-05-06 来源:文化纵横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联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面向全国31个省份、依托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理事单位,开展了大范围抽样调查,重点调研教师、学生、校长线上教学期间的教学参与情况、师生互动情况、线上教学满意度以及复学复课后春季学期教学安排、教学衔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020-05-06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主题活动包括校园服务劳动、农业种植劳动、生活技能劳动、农场劳动、志愿服务劳动、劳模精神教育等。劳动教育的成效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开展任务清单式和目标达成式的效果评估。......
    2020-05-0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公号
  •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与生长混为一物。而实质上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当时的学校无视儿童天性,他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但这种尊重绝不是放纵。......
    2020-05-03 来源:《民主主义与教育》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