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师博览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21/4/28 11:04:55 加入收藏
一堂课,40多分钟,为什么学生的吸收效率各有不同,为什么不同教师的课堂节奏也有所差异?创设高效课堂,需要细致的安排和科学的指导。
1、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师生互动中,应该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案中,要因势利导,引导不是主宰,而是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帮助就是一种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当然,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创造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精讲精练”策略,是一种提高课堂教案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案策略。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精讲就要突出“重点”,学习过程中,引导分析,学懂重点;组织讲评,突出重点;练习设计,紧扣重点;板书设计,标出重点;直观演示,体现重点;课堂提问,问在重点;归纳小结,点出重点等。重点知识解决,一堂课的任务基本完成。
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虽然练习对技能学习有促进作用,但过量的练习会产生两个消极作用:一是阻碍技能的掌握;二是导致技能的退化。即产生练习的“高原现象”。所以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练习方法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4、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创境。在新课程有效教案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在刺激策略上,可有以下几种:
语言刺激。即教师以“奇”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精”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新”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美”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艺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
媒体刺激。即教师以背景内容刺激问题;以核心内容刺激问题;以激趣内容刺激问题;以重复呈现刺激问题等。
演示刺激。即教师以模拟演示刺激问题;以实物演示刺激问题;以图表演示刺激问题等。
情景刺激。即教师以活动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实验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心理体验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故事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等。
情感刺激。即教师以成功激励的方法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合理调节情感状态来刺激问题对话;以“移情”手法,刺激问题对话等。
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这里提供若干个设疑点,如:在课题上设疑,在重点上设疑,在衔接上设疑,在联系上设疑,在思路上设疑……
5、关注差异上表现为:分层与异步
有效教案主要指对全体学生教案有效,不能只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有效,否则会产生新的不平衡。我们要让原来的不平衡逐步趋于平衡,这也是对有效教案的要求。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有多种原因形成的。每个学生都受到不同的遗传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必然使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客观差异。其差异主要是:基础性差异、动力性差异,操作性差异和方向性差异等,如何在教案中缩小差异,或在有较大差异的班级中如何执教,这是实现有效教案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学生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的班级中,一定要打破“齐步走”的格局,提倡“异步行”的做法。其中,分层递进,因材施教,仍然是一个好的教案原则。课堂教案中,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的指导思想下,要协调教案目标和要求,将教案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易变因素,使教案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通过对学生的分层教案,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矫正,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共振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6、在动态生成上,表现为:促进与应对
动态生成教案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动态生成”或说“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的概念。
促进,就是采用生成性策略促进问题的生成。主要策略有:生动的讲述策略,技巧性提问策略,引导学生质疑策略,创设问题情境策略,头脑风暴策略等。
应对,就是当课堂动态生成时,要运用教师的教案机制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主要策略有:倾听回应策略,因势利导策略,随机应变策略,把握分寸策略等。
7.在媒体运用上,表现为:整合与巧用
整合是把媒体技术融入教案的过程,要发挥“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师中心论,把“技术”与学科教案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相应的引导方法。
整合的方法有几种:技术与学科整合,技术与学科教案整合,技术与某种知识的整合,技术与某种策略的整合等。通过各方面的整合,使之产生1+1>2的效果。
巧用就是找准整合之处。要做到整合在关键处,整合在疑难处,整合在情境创设处,新知的生长处,思维的障碍处,操作的要领处,知识的延伸处,思维的拓展处等。“技术”的运用不能占用时间太多,防止产生因“技术现代化”而感情淡漠的不良倾向。
8.在学习评价上,表现为:发展与开放
发展指对学生要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表现情况的全面考查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与帮助,以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发展性评价则更多是一种自我参照的评价,即把评价结果跟学生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个体内差评价)从而发现学生的进步与缺陷,以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并提出补救的措施。因此,发展性评价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放指对学生进行开放性评价。“开放”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评价内容的开放。即它不仅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二是评价标准的开放。对学生评价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而要通过既有一定的共性要求,又有适合各个层次学生且可以供自我选择的评价来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对少数表现出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要进行特殊的评价。
三是评价主体的开放。它既有教师评价,还有自评与互评;将来自各个角度的观察意见交汇起来,最后作出既有定量又有定性的全面评价。
9.课堂管理上,表现为:反馈与调控
课堂管理首先要有反馈信息,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案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要提倡学习的“自我反馈”,其具体要求有三:一是自我观察,二是自我分析,三是自我评价。同时也提倡“同步反馈”,其中“同步”指:与学习内容同步;与学习进程同步;与练习过程同步;与学生心理兴奋点同步等。
课堂中的调控,不一定都是对“问题生”的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察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案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
10.对待自我上,表现为:反思与改进
坚持教案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元认知技能。反思产生于问题,要让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案,反思自己的教案,质疑自己的教案,找出教案中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
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案成为一种自觉地形为;课中反思会使教案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案经验理性化。改进。指在教案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案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要提高教案反思的能力,提高反思品质中的几个“度”是训练的方向,即反思要有广度;反思要有深度;反思要有高度;反思要有创新度;反思要有灵活度。研究表明:一个不会反思的教师,不可能在课程改革中,转换教师角色,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他的经验也是狭隘的,肤浅的,它的学术水平的发展也将大受限制。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