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高新区第三实验小学 作者: 张晓琳 已有0人评论 2018/10/31 13:49:22 加入收藏
四、亮牌子,发展特色品牌课程
以战略的高度彰显学校品牌特色,让优秀的课程文化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形成自己独特的积极向上的课程文化,促进学校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比如“433贯通融会课程体系”当中的“4大显性课程”中每类课程都在不断形成特色。
一是必修课程班本化实施。为了节约课时,我们以班为本,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跨界和学科内整合,形成了“修德怡情、阅读表达、科学探索、生命健康、艺术审美”5门课程。例如:跨学科融合的修德怡情课程,主要包括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公民素养为目标的深度融合的《品生(品社)》课程。融合的课程包括《传统文化》、《安全》、《环境》、《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同时将这些课程当中有关习惯养成方面的内容剔除出来,整合成彰显年级特点的《玉兰花开朵朵精彩》好习惯养成课程。“怡情课程”指全班学生都参与的“好诗班班吟;好歌班班唱;好字班班练 ;好书班班读;好曲班班弹”。再如,学科内融合的阅读表达和科学探索类课程。国家课程标准不是针对不同的学校和班级,千差万别的师资素养、学生潜能、教学资源、办学传统和发展目标确定的,那么,如何自行调整教学目标,体现班本化的差异呢?通过认真分析,我们发现,课程标准没有限制师生的最大选择范围,没有框定师生的最佳成就标准。那么,围绕各学科素养,细化课程标准,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各个层面的师生在共同的学力基点上实现各有所长的发展,一定是课程实施的必然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实施国家课程班本化,更是一种必然。我校在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对某些科目的教学模块间的教学顺序和某些模块内容的教学进行了调整,使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高效。第一,语文学科。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学习课程统整的理论知识,重温语文课程标准,潜心钻研语文教材、自读课本、推荐必读书目、国学经典。在语文教研活动中,组织语文教师对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解读,为各年级组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细化课标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将各册教材知识点进行梳理,分别从语文与基础、语文与阅读、语文与经典、语文与实践四个方面形成了“整本书导读”、“识字写字课”、“精读导向课”、“泛读拓展课”、“诵读赏析课”、“读写结合课”、“习作评介课”、“合作达标课”。课时没有减少,但是内涵丰富了许多,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演及表达等实践能力,分年级开发了必修课《课本剧表演》以及《校园话剧》精品课程,使学生在编剧、表演、欣赏中能心领神会,在戏中觅趣,在趣中显智。第二,数学学科。基于数学学科素养及课程标准,以“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为目标,从“数学与技能、数学与思维、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文化”四个方面,分别探索出了“探究新知课”、“应用拓展课”、“综合复习课”、“单元过关课”;“计算技能大赛”、“实践性作业与测试”;“数学阅读”、“数学日记”。第三,英语学科。基于英语课程标准,以“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为目标,从“英语与识记”、“英语与朗读”、“英语与会话”、“英语与写作”四个方面,分别探索出了“听力练习课、单词认读课”;“韵句诵读课、歌曲演唱课”;“情景对话课、情景表演课”;“规范抄写课、创新仿写课”。英语学科文本内容简单、教材资源较少,其文本的重构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根据每册英语文本的单元、课题与主题、话题的不同,结合学生的生活资源和兴趣的内容,形成将教材文本融合于生活和情景之中的再构文本之中,使所学单词有语境、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累课程教材资源。
以上课程在实施过程当中,主要体现“融趣育能”智慧课堂,教师要运用情感智慧,在教学中融入情趣,调节学生情绪,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走进学习活动,进行深度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情感化的课堂氛围,借助以情传情的授课内容和感情充沛的教学语言,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具体做到“五四三二一”,激扬生命潜能。 “五”指“五环节”:激趣导入——自学探究——合融互助——梳理提升——达标拓展。“四”是“四精心”:精心设计导入,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思维碰撞点,精心设计练习。“三”是“三体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习性养成教育。“二”是“两个重点”:以培养自学能力和发展思维为重点。“一”是指“一个中心”:指最终以学生愉悦的掌握知识,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为中心。
二是选修课程级部化实施。选修课程指以级部为单位,对“修德怡情、阅读表达、科学探索、生命健康、艺术审美”这5门课程进行适当的拓展深化形成21门选修课程。比如,“修德怡情”课程拓展为“仪式课程”、“玉兰花开朵朵精彩”好习惯成就大人生课程、“礼仪修养”课程。“仪式课程”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内心深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使自己从身体到精神都有印记、有触动。仪式具有整齐、庄重的特点,能集中表达特定的主题,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我们的仪式课程开展得丰富多彩,包括升旗仪式、入队仪式、开学仪式;一年级入学仪式、二年级宣誓仪式、三年级生日仪式、四年级成长仪式、五年级毕业仪式等等。让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中,在属于他们特有的时间节点上,留下终身难忘的成长印记和美好愿望。仪式课程做到“三个精心”,即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再如,好习惯成就大人生课程是以不同年级学生应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德育标准为目标,将《品生(品社)》、《文明基在孝诚爱》、《习惯养成教育》等地方和校本课程以及不同年级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开展的少先队工作进行有机整合,节约了一半课时,每周从原《品生(品社)》当中拿出1 课时完成学校以级部为单位创编的《玉兰花开,朵朵精彩》好习惯养成课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课程主题确定做到“三围绕”:第一,围绕目前我校学生在品德形成过程当中最需要关注、养成的道德品质确定;第二,围绕每个月的特点和重大节日确定;第三,围绕低、高两段的德育目标拟定不同的实施方案。
三是精修课程人本化实施。校本化的精修课程共27门,照顾到了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尽可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有能力和特长的学生可以跨年级学科进行课程选择。同时,也要突出学校的课程特色,特色课程的构建大致遵循以下规律:一是根据地域优势形成的精品课程。比如,高新区有研究飞机的航空航天513所,研究船舶的中集海洋研究所,研究汽车的泰利模具,我们就成立了“海陆天航天梦”科技探索类社团。我们聘请了烟台无人机创始人做为我们的校外辅导员进行指导。二是根据师资优势形成的精品课程。比如,学校有位老师是职业中专撤并后来到小学任教的,我们就发挥她的专业优势,开设了机器人课程。一年来,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分获山东省机器人大赛第一名,烟台市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和创客节机器人大赛一等奖。三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形成的课程。比如不少学生喜欢打击乐,我们就组建了《鼓韵铿锵》中国鼓打击乐精品课程。通过此课程,学生的水平提高很快,他们排练的节目《黄河船夫》直通央视少儿春晚。四是根据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确定的课程。比如,《乐陶陶泥吧》、《火红中国结》、《折出快乐》、《服装创意》等项目在当地都有传承人,我们进行购买服务,让他们每周进校园进行精品课程的指导。精品课程的实施要做到“三稳定”,即人员稳定,成员中途不得随意退出;时间稳定,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停止活动;地点稳定,充分利用校内各功室、操场。
四是主题展示课程全员化实施。通过主题展示课程,让所有老师和学生参与到活动计划的制定,活动方案的研究,展示内容的交流。比如,修德养性版块当中的“德育主题教育月课程”,其主题内容分别为:三月份的习惯养成月;四月份的珍爱生命月;五月份的感恩教育月;六月份的自立自信月;九月份的习惯养成月;十月份的毅力培养月;十一月份的勤俭节约月;十二月的诚实守信月。具体实施时,如三、九月份的习惯养成月,是全员德育最好的体现。要求所有任科教师根据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特点开展相应的习惯养成活动,如班主任围绕好习惯养成组织一次有意义的班会课;语文课堂可以背有关好习惯的儿歌,讲好习惯的故事,将自己最近养成的一种好习惯写出来;音乐课可以唱好习惯的儿歌;美术老师可以通过漫画展示好习惯等等。总之,各学科进行大融通,大家一起齐抓共育,学生的行为习惯会发生质的飞跃。
“433贯通融会课程”的有效实施,为学校成为真正的优质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为创建原生态、去功利、致良知、可持续的现代学校摸索出发展路径。佐藤学先生说:“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得到承认。”润泽的教室,最动人的是“构筑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实际就是达到了“容融”的状态。老师在课堂构建这样一种和谐的关系,营造一种轻松自如的,能让每个孩子安心学习的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信赖,为构建学习共同体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润泽的教室’里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地柔和。由这样一个个“润泽的教室”组建成的学校一定是每一个细胞都活跃、每一寸肌肤都润泽的学校。本课程的构建立足“容融文化”的内涵,走内生式发展道路,为创建原生态、去功利、致良知、可持续的现代学校摸索出发展路径。其次使师生每天都能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幸福。第一,促进了健康向上的师生文化的形成。第二,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了个性成长。首先教师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拓展了知识宽度,改善了知识结构,锻炼了组织能力,发展了课程意识,促进了自身个性化成长。其次,学生在贯通融会课程的滋养下,每天都在合作交流、互帮互助中感受着生命成长的幸福。在每人都参与的班本化的必修课程中,孩子们涵养德性、磨练韧性、开启智慧、锻炼体魄、提高素养;在级部化的选修课当中,孩子们自由选择、兴趣盎然、放飞心情、个性张扬;在校本化的多彩精修课程当中,孩子们的能力和特长得到自主提升,成长的翅膀羽翼丰盈!
总之,用文化引领学校课程,使文化在课程实施中落地生根,深化发展了学校文化。当文化的能量通过课程的有效实施逐渐浸润到师生的生命,此时,生命的轨迹将沿着自觉的能量优雅前行,学校事事、时时、人人、处处都会散发出文化的光辉!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