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联盟 >> 全国目标教学联盟 >> 浏览文章

寻找教育“合伙人” VIP家校课程的构建

来源: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 作者: 张晓丹 已有0人评论  2018/10/31 13:56:04  加入收藏

--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新型家校课程构建初探

视频观看密码:2018


 下载信息  [文件大小:8775 KB 下载次数:]
点击下载文件:学生家长 教师.zip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当今教育,学校、家庭的关系更应当成为教育的伙伴关系,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家庭教育参与到学校教育当中,更重要的是让彼此认识到在促进学生教育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责任、驱动利益和共赢。以此,使教育资源最大化、育人价值最优化。新时期构建新型家校合作关系是学校长远发展和提升教育品质的重要推力。2016年,在重新思考家校合作关系如何更有力的促进学校发展的研究下,我们提出了构建、开发“VIP家校课程”体系。寻找教育“合伙人”,共同开发和构建学校新型德育课程,同时丰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VIP”家校课程正是基于构建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原则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进行设计。V—I—P由3个不同的单词构成:教师的V(visible)课程,学生的I(independence)课程,和家长的P(partner)课程。通过搭建不同的课程平台,让亲、师、子共同参与成长的学习过程。

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 “VIP家校课程”的构建初步形成了兼顾学生身心发展和校本、班本课程实施的多元发展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个性多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了办学质量。

“V”课程:以“微”见著  班本课程可视化

“V”课程,英文单词“visible”意思是“看得见的”。开发教师的“V”课程,转变传统单一扁平的教学教育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开发“V”课程,利用微信、微视频等信息化方式让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更迅速、更便捷,开拓学校、家庭的互动空间,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V”课程内容实,教师自主开发“V”课程既可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还可源于学生真实的成长环境进行拓展性学习和能力的培养;“V”课程形式活,授课式、网上论坛式、亲子活动式、微视频等形式不拘一格更受家长欢迎;“V”课程课程微,即不影响教育教学的整体设置能根据学生需要切入口小,又能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实践性强;“V”课程资源广,可以邀请家长等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教师“V”课程的开发根据班主任和学科老师的不同,从课程设计和实施中也体现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综合能力、道德修养、人文情怀等不同层次的培养和塑造。“V”课程着力点小、可操作性强、家长参与度高,使教育教学在家长、学生、教师的“V”行动中不断动态生成教育的显著效果。

2014年,学校启动了打造胜利“‘56’号教室”工程成立班主任工作室。许多班主任老师把班主任工作室德育课程建设定为自己的“V”课程体系。他们从组建班级家委会开始有意识地吸纳家长力量参与班级工作室建设,让爸爸妈妈都成为学生成长的见证者、参与者,使家长团队成为工作室建设和德育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力量。“书香苑”班的田琳老师便将家委会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她在组建家委会时分为安全部、宣传部、组织部、卫生部、财务部等多个部门,大家分工明确,又互相协作。让家长们在参与班级建设和活动过程中,发现自己可以从一个班级工作的旁观者,变为引导学生成长的参与者。他们班的校内“亲子学堂”和校外“德育实践课程”应运而生:舒涵妈妈开设了爱心课程,带领学生走上泉城广场,和济南时报的义工一起为聋哑儿童义卖爱心体恤;王思宇妈妈的阅读课程牵手教育部“国培计划”种子教师林志芳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绘本《小鼹鼠的土豆》专题阅读……这样的课程在田老师班成了最受孩子们喜欢的课。家校合作给了田老师巨大的启发,她又在“V”课程中把道德与法治、美术等老师邀请进工作室,把德育教育、自然教育与手工制作结合起来,打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德育课程体系。

2015级2班的班主任程加秀老师五年前接手了教育生涯的第一个一年级。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她深切的感受到了家长们不断提升的教育观念和对孩子的高期望。程老师带领她的“小蒲公英”班确立了“团结、有爱、博识、乐观”的“蒲公英”文化。“VIP”课程实施以来,程老师根据“小蒲公英”两年来的成长轨迹开发了以综合实践课程为依托的非遗“V”课程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多元发展。泉城“兔子王”、老济南油旋、面塑等非遗文化传承人走进了“小蒲公英”班。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非遗”课程给学生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更激发了家长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周末、节假日在程老师“非遗”探寻任务的部署下,家长带领学生走进了济南的大街小巷寻找“非遗”文化传承人,学习探访精湛的民间文化和技艺。通过与传承人的接触、采写寻访日记、对技艺手段的掌握,研究报告的撰写,非遗“V”课程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口头交际、写作技巧、综合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积淀,激发了学生要将家乡博大的文化脉络传承下去的决心和信心。家长的参与让课程实施更加有的放矢,课程的实施让家长感受到了教育的时代强音和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通过程老师的“V”课程社会实践学生领悟了学以致用的新体验,把“两耳不闻窗外事”变成“淡妆浓抹总相宜”。

学科“V”课程实施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革新,家长的参与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助力者。语文作业、数学作业、英语作业对于家长来说并不新奇,然而,在胜利每个孩子每天都会收到一份“体育作业”的通知。“体育作业”又是从何而来呢?体育老师在“V”课程的开发中,尝试开发信息化大数据平台的做法,他们利用学校“WELL”家校平台APP分年段录制了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项目视频,家长可以即时下载视频资源指导学生在家进行体育锻炼。单单是视频的学习还不能满足学生每天运动量的跟踪调查和反馈。体育老师们根据小学生年段体育达标要求,把每天的运动量(跳绳、跑步、打球)体能训练的数量也上传到APP每个班级的博客。学生通过自己的账号登陆之后,家长可以根据每天的数量要求监督学生锻炼、打卡输入数据,一个月下来每个学生的体育测评表就会呈现在家长面前。在体育“V”课程互动中,体育老师们还建立家长QQ群,鼓励家长们每天为学生录制运动锻炼的小视频大家一起分享。体育“V”课程的实施很好的利用网络流动平台,让家长所见即所得,无缝隙的参与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管理之中。

此外,“V”课程也借助了学校开发的“WELL”网家校管理平台APP。APP的使用覆盖全校学生,学生学籍登录注册账号。我们在应用平台中设计了“校博”、“班博”、“微课”、“直播”、“拓展课”等栏目不仅能及时公布学校教育教学的动态,更实现了学校家长双向交互。“WELL”APP的开发使用包罗学校“万象”,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化平台,家长即便不在学校同样能够了解学校的新变化。在“校博”一栏中,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实时更新,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前沿信息,分享学校的教育资源;“直播”栏目实现了学校大型活动的现场交互,家长能够不到学校便“身临其境”观看活动现场;“拓展课”提供了丰富的学校校本课程资源,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学生选择参与适合自己的拓展课程。“班博”设立了班级每个孩子的成长空间,家长随时可以把学生的成长信息上传,记录下六年来的学生成长足迹。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深度学习:理念与策略
    致力于传播知识的教育,对于什么是人类知识、它的机制、它的价值、它的局限及其可能导致的错误和......
  • 让办学思想在课程建设中真正落地生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校长的思想影响着学校的办学高度与成效。陶行知说过,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
  • 目标教学的未来走向
    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我们希望目标教学进入一个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新阶段。磨刀不误砍柴工......
  • 目标教学的未来走向
    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我们希望目标教学进入一个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新阶段。磨刀不误砍柴工......
  • 你是我最美的遇见
    美,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一种品质。美所蕴涵的深厚的情感力量是教育的源泉。一个充满激情和梦......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