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姜波 已有0人评论 2016/10/23 8:19:20 加入收藏
一、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一)基于“变易”的教学设计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审辨,审辨又取决于变易与共时性;学生的差异性造成学习成果的差异。教师按教科书教的内容未必是适合学生学科认知发展所需要的学习内容,我们注重的应该是个体学生体验、体悟到的学习内容,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偏远民族地区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国家课程校本化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习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其基本要求是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
找出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是如何建构国家课程校本化教学内容的关键,只有研究了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个体化的学习内容的适切性,才能不断改进预设的学习内容和实践中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要学会分辨出哪些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关键属性。关键属性既和学习内容有直接的关系,又和学生的认知有密切的联系。(见下图)
(二)基于“问题”的课程整合
学校对“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学生)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每个课堂都是一个课程实验室,每个教师都是一个课程实验者,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时时刻刻检验、发展并具体化国家的课程理想,并形成合乎本校特点的课程理想与实践。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功能在于为国家课程的实施提供具体的符合学校特色与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特色说明书”。
教学是以具体问题为中介的,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和基于问题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同学生的不同“经验”导致学习中教师--学生--教材的联结方式、理解方式、体验方式与内化方式都是不同的。而这些基于学生经验的不同而带来的以上方式的不同,则决定了教师国家课程实施方式的具体差异。 问题驱动则是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而定期的“咨询指导课”则是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和社会性支持的必要方式。
二、基于“新农民培养”的课程构建
(一)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径
基于海南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现实与绝大多数学生成人后将从事家乡的建设,所以学校应理智看待学生在努力学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创设、开发一些有利于家乡发展与建设的实用课程。课程体系不仅是单纯的文本,更强调动态的创造性活动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摄取知识的同时,经过新的加工、组合和探索、能够获得新的体验、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