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学术研究 >> 名家论坛 >> 浏览文章

中国教育内涵发展的本质特征

来源:张志勇博客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17/3/7 8:38:17  加入收藏

——2017年两会议政系列之一(2)

3月6日李克强总理参加山东代表团讨论时,与入会代表在一起(左一李克强,右一张志勇)

  判断中国教育是否进入内涵发展轨道,有以下四个根本标尺:

  (一)内涵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育本质功能的认识存在许多偏颇。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人们一味地强调教育的人力资本功能;对于家庭和学生的未来而言,人们一味地强调教育为改变命运服务。其实,教育的这些功利性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学生自身发展的本体性功能。没有学生的健康成长、个性发展,这一切都是缘木求鱼。

  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人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师节讲话,要求广大中小学生“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在这里,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是中国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标志。中国教育必须走出狭隘的教育工具论的桎梏,一切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依归。

  (二)内涵发展是坚守底线的发展

  任何行业的改革与发展都是以基本秩序和规矩为前提的,当一个行业连基本的秩序和规矩都不能遵守,这个行业就没有了底线,就到了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教育行业尤其需要底线的坚守,尤其需要强化规矩意识。因为教育承担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的再生产,当教育者突破了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教育行业的职业道德底线而一味地追求教育者自身的政绩和利益的时候,教育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公平和正义。要坚守教育法律的底线,党的教育方针、国家的课程方案、儿童的睡眠时间,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一旦突破了这些法律法规的基本约束,就是在破坏国家和民族的最大的教育利益;要坚守师德的底线要求,当中小学教师放弃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收受礼品礼金”等等底线的时候,教师就沾染上了日益严重的“铜臭味”,教师队伍从整体上就丧失了教书育人的人格力量;要守住教育行业的职业道德底线,不允许任何学校搞两张课程表、不允许任何学校在迎接检查时弄虚作假,否则,学校就是培育人格分裂的未来的公民;要把考试分数作为孩子们的隐私加以保护,否则就是摧残孩子们的基本的人格尊严,……。

  没有底线的教育,是一种罪恶的教育。全社会亟需开展教育法律的专项治理、教师职业道德的专项治理、学校教育行为道德的专项治理,以尽快把我国教育发展纳入法治和道德这两个底线约束的轨道。

  (三) 内涵发展是尊重科学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文献《学会生存》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指出: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是提高教师质量的成功策略。国际上判断一个职业的专业化水准一般有6个标准,这就是:(1)专门的知识;(2)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3)专门的职业道德;(4)有自主权,能根据自己专业进行判断和决策;(5)有行业自身监督控制的约束;(6)要终身学习。按照上述标准,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无疑具有的很强的专业属性。尊重规律、依靠科学,是中国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教育的内涵发展呼唤中国教育的科学精神。不能不说,现实中我国教育缺乏对教育科学的尊重和敬畏,突出表现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着制度化的“加班加点”现象,这是对教育科学精神的僭越。教育的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精神。对待教育现象的认知和实践,必须摆脱盲从和愚昧;其次,对教育规律要具有敬畏之心。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教学规律和教育规律;再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学。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包括教育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学习科学,等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尊重教育科学是教师必须遵守的专业伦理。

  (四)内涵发展是充满活力的发展

  可持续的有活力的自主发展,是中国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标志。

  充满活力的发展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的发展。教师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根本上说,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自己的事。当前,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主体地位的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突出表现在,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用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绑架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则用统一的课程、教学活动和考试来绑架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活力的教育,必须尊重教师的独立人格,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弘扬教师的教育教学特色和风格。充满活力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充满活力的发展是人的创造性得到完全解放的发展。由于许多地方的教育一味围绕考试和升学来运转,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活力被统一的课程、考试评价制度所压抑。今天的孩子有多少是怀揣人生理想的?地方教育局长、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少创造的空间?考核评价指挥棒有多少是指向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创造力的解放,是解放中国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动力。

  充满活力的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权力得到充分保障的发展。这里的可持续发展,既包括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更包括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义,不仅要求人们当下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今后的发展为代价,而且要为今后持续的终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造就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人。很遗憾,今天的中小学教育,在许多方面是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的。今天,有多少学校关心的追求的只有分数、只有升学率,而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能力于不顾。甚至有的学校班主任老师荒唐地告诉学生:你今天辛苦一下,到大学里有的是时间玩。同样,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教育教学知识关注多,而对于教师的人文素养、精神世界的培育与丰盈很少顾及。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